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X-Tube下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Tube下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2月在X-Tube下行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33例患者,男18例,女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Ⅰ度滑脱3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评估患者功能,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2例,其中1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及生物蛋白胶封堵硬膜,术后出现低热,应用抗生素2周后症状消失;另1例术中行硬脊膜修补,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症状。失访3例,30例患者随访6~22个月,平均14.4个月,ODI评分术前为39.64±2.7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58±3.29分和4.50±1.6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评分术前为8.17±0.79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67±0.78分和1.54±0.9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隙高度术前为8.97±0.81mm,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53±0.57mm和12.79±0.91mm,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例患者术后11个月时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融合,余29例患者均获椎体间植骨融合,未见cage移位或脱出。结论:X-Tube下行后路椎体间cage置入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62例(1 023枚螺钉)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平扫结果对螺钉进行Gertzbein Robbins评级,被评估为A级和B级的螺钉纳入满意组,被评估为C级、D级、E级、术中调整螺钉及非技术原因导致的无法注册的螺钉纳入不满意组。计算置钉成功率和准确率。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骨密度以及疾病类型、椎体旋转程度和螺钉置入类型(经皮植入或开放植入)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器人置钉错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有37枚螺钉注册失败,术后共评估986枚螺钉;满意组897枚,不满意组126枚,置钉成功率为87.67%(897/1 023),置钉准确率为90.97%(897/986)。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机器人辅助置钉错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肥胖、骨质疏松、椎体重度旋转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结论 肥胖、骨质疏松、椎体重度旋转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导致机器人辅助置钉错误的危险因素;建议避免病例存在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迅速到来,老年人群的比例快速上升,上海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20%以上.同时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呈增多趋势,这类骨折和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相比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且多伴有其他疾患,诊治有其相应特点,多不适宜开放性手术治疗,而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褥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危害[1].本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 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5(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检测并比较外周血清中IGF-1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转子间骨折组转子区骨矿物质密度(BMD)较股骨颈骨折组低(P〈0.001),股骨颈组血清中IGFBP-4含量较转子间骨折组低(P〈0.001),而IGFBP-5含量高于转子间骨折组(P〈0.001)。在血清指标相关性表达中,血清IGF-1表达与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46,P=0.002),血清IGFBP-4同转子区BMD成负相关(R=-0.634,P〈0.001),血清IGFBP-5同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235,P〈0.001)。结论外周血清中IGF-1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的病理机制之一,但由于IGF-1及其结合蛋白调节机制相当复杂,对于IGF-1及IGFBPs表达机制同骨折类型的关系尚需大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体会。方法将6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位结扎合并剥脱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Oali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全文等数据库,检索1990—2013年的有关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两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估计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和标准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10个队列研究(579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均数差(SMD)=0.67;95%CI(0.23,1.1);P=0.003]和二次手术率[RR=2.90;95%CI(1.69,4.99);P=0.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RR=1.51;95%CI(0.98,2.31);P=0.06]。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比,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功能,但二次手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75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44例, 男215例; 年龄14.7±2.1岁。其中369例术中静脉应用TXA的患者纳入TXA组,390例术中未使用 TXA但输入等量生理盐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侧凸Cobb角和侧凸类型)、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液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管理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及矫正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侧凸度数、矫正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51.7±130.3mL)、总输血量(551.3±96.3mL)、术后引流量(468.3±162.5mL)、术后引流天数(2.8±0.4d)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666.7±166.8mL、650.0±138.3mL、550.0±135.1mL、3.1±0.8d,P<0.05),术后D二聚体和PLT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矫正率、术后并发症谱及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TXA可以减少AIS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输血量,改善凝血指标,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门诊收治入院的72例腹股沟疝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2),治疗组患者给予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样本各个区域的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差异,研究不同区域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及其对内固定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个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以股骨头表面解剖标志点为参照,将股骨头按平分方法分为外侧、内侧、中间三部分。确定环钻的位置和钻取方向,用环钻于不同区域钻取直径10 mm、高10 mm圆柱形松质骨柱。通过Micro-CT系统扫描分析,分析不同区域内松质骨柱数据,包括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结构模型指数(SMI)。应用微有限元计算不同区域骨组织的力学差异。结果老年股骨头颈内骨质含量下降,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区域变化明显,中间区域的骨结构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内侧和外侧。结论股骨头中间部位骨骼结构和力学强度明显优于内侧和外侧,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内固定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可屈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临床评分,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随访3~52个月,平均32个月。24例骨折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6周(6~48周),1例不愈合,1例内固定失效;24例肩部完全恢复运动,平均Constant评分90分;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Constant、SF评分较低。结论可屈性肱骨髓内钉可通过逆行和顺行方式置入并锁定(静态),不损伤肩袖肌肉或肱骨关节面,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但对于髓腔直径<8 mm者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