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4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血凝法(IHA)、金标渗滤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其抗原和抗体,了解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3种方法不同组合的检出阳性差别。结果IHA抗体检测敏感性为76.09%,特异性为95.24%;DIGFA抗体检测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97.62%;ELISA循环抗原检测敏感性为32.61%,特异性为92.86%;任意2种方法阳性联合判定总的敏感性为65.22%,特异性为97.62%;3种方法同时阳性联合判定的敏感性为23.91%,特异性为100%。结论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循环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任意2种方法联合阳性判定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单独IHA、DIGFA相似,无实际意义;检测抗体的IHA、DIGFA和检测循环抗原的ELISA3种方法联合阳性判定的敏感性与循环抗原ELISA相似,但特异性高,似与病原学诊断有相仿的意义,可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金标免疫法(DIGFA)诊断血吸虫病的可靠性。方法采集经粪便孵化法确诊且未经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标本46份和健康人血清42份,分别用IHA和DIGFA进行检测,观察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IHA法每份血清做1∶5、1∶10、1∶20、1∶40共4个滴度。结果46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检出率分别为91.30%(42/46)、76.09%(35/46)、65.22%(30/46)、45.65%(21/46),DIGFA法检出率为69.57%(32/46);42份健康人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7.14%(3/42)、4.76%(2/42)、0%(0/42)、0%(0/42),IHA(1∶5)和IHA(1∶10)特异度分别为92.85%、95.24%,DIGFA的特异度为97.62%(41/42)。结论IHA和DIGF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敏感度)偏低;用IHA和DIGFA诊断血吸虫病可信度较差;IHA的阳性阈值滴度为1∶5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花红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宣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接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3例)和治疗组(9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花红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hs-CR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25%和97.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和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WHOQOL-100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GM-CS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hs-CRP、GM-CSF和TGF-β1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花红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合作内涵,提高治疗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结合胸外科的工作特点构建医护一体化的合作内容,从单病种诊疗护理路径化、护理康复合作化、专科发展帮带化、医护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同质化等形式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医护合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了提升服务品质的目的,提高护士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科学早临床长学制医学生开展临床课程的可行性,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学制儿科学医学生90人,包括早临床组(G1,二年级第三学期,n=47)和临床见习组(G2,四年级第七学期,n=43)。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从临床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进行对比。两组分别抽取24名、20名学生参与一次临床课程教学,对比组间形成性评价和随堂测试得分,以了解两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差异。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临床兴趣及早临床兴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1.000)。学习方法有部分差异:G1组课后学习时间更长(Z=-2.36,P=0.018),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Z=2.53,P=0.011),学习方式更依赖于作业(P=0.020),预习率更高(Z=-5.07,P<0.001)。学习能力有部分差异:G2组文献检索能力更强(χ2=10.57,P=0.001),G2课堂及延展课堂表现得分更高(t=-3.18,P=0.004;t=-10.14,P<0.001)。学习效果方面,G2仅一道多选题正确率高于G1(t=-2.46,P=0.022)。结论 儿科学早临床长学制医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接受临床课程。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恰当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南汉族人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m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在美国Sequenom MassARRAY系统上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针对308对胃癌病例和对照分析MMP-2-1306C/T和TIMP-2-418G/C基因多态特征。同时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惯。结果 MMP-2-1306C/T的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9.5%、19.8%、0.6%和79.8%、19.2%、1%;TIMP-2-418G/C的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1.4%、26.6%、2.0%和70.5%、27.8%、1.7%;MMP-2-1306C/T(P=0.936和0.984)和TIMP-2-418G/C(P=0.817和0.89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胃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未发现基因-基因联合作用(OR=1.004;95%CI:0.460~2.191)和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MP-2-1306C/T和TIMP-2-418G/C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有关,且两单核苷酸多态之间无基因-基因联合作用,也未发现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5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5kg以下133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结果 ECC时间13~382(55.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35(34.07)min,术后死亡3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足够的流量灌注,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机体各脏器的保护,是5 kg以下婴幼儿ECC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院在输液操作中使用一种"医用输液贴",它是由压敏胶带,隔离纸和敷料(吸水垫)组成,主要适应于输液过程中导管,针柄固定和输液穿刺部位的保护.这种产品较另一种(3L JW型)输液贴使用时更加灵活、多样,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固定时的手法和方法欠妥,常常因为撕胶贴的时候容易打卷、粘手、胶贴污染或是粘在治疗巾上撕不下来等现象,造成操作不顺利影响固定针柄的手不稳而容易发生针头滑脱或刺穿血管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液操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何晓敏  莫绪明  顾群  陈凤  彭卫  戚继荣  顾海涛  印克杰 《江苏医药》2008,34(3):248-250,I0003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二氮嗪组,缺血/再灌注后1、6、24、72 h和7 d,建立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点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于再灌注后6和24 h显示明显的病理变化,其脑组织胞浆细胞色素C于灌注后6 h后即明显升高(P<0.05),24 h达到高峰(P<0.01).二氮嗪组病理改变较轻,细胞色素C含量于再灌注后24和72 h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可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