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h模拟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分别以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在造模前干预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游离钙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检测心肌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经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h后,凋亡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过氧化氢可导致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丹参酮ⅡA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增强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心方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抗体组、定心方小剂量组和定心方大剂量组,每组12只。利用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放射自显影激酶活性测定心肌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p38MAPK)活性。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内TNF-α含量。结果:定心方大、小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再灌注后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减少血清LDH的活性。MI/R模型组大鼠心肌中TNF-α的含量(pg/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20±111和165±16;t=23.483,P<0.01);与模型组相比,TNF-α抗体组、定心方大、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中TNF-α含量,分别为312±25,515±54,843±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341,23.142,5.554,P均<0.01)。MI/R模型组大鼠心肌中p38MAPK活性(nkat/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90.01±2.88和16.67±0;t=44.00,P<0.01);TNF-α抗体组心肌中p38MAPK活性(93.35±2.55)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t=0.866,P>0.05);定心方大、小剂量组p38MAPK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情况,了解研究现状和方向,为进一步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2001~2010年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按照文献的发表年限、关键词、基金来源、参考文献数量、被引用次数、论文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年的文献发表量不均衡,波动较大;②文献分布分散,少数集中;③各年文献平均作者人数、参考文献数量有较大波动,总体增加,文献平均被引用次数总体上逐年减少;④关键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⑤基础研究不足,临床研究多而不精。结论:关于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贾钰华 教授立疏风开肺为法治疗外感咳嗽,从祛风论治,使外邪得以宣散,肺气得以宣畅,而又不耗散肺气.自拟疏风开肺汤,由荆芥、白芷、厚朴、杏仁、桔梗、生甘草、贝母、桑白皮、菊花、薄荷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外感咳嗽各证型均用疏风开肺汤稍加变通,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寒热是中医八纲辨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纲领,多个学科领域已对寒热证本质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引入,更是带动了寒热乃至中医证候学的发展。现从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与计算机科学)、其他各学科研究方面(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及前瞻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针灸对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血浆环核苷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方用~(125)I放免法检测了针2灸治疗前后62例I型变态反应病人血浆环核苷酸水平。实验表明:环核苷酸在I型变态反应中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在变应性哮喘中以CAMP含量降低,CGMP升高,CAMP/CGMP下降为特征,变应性鼻炎以CGM p升高,CAMP/CGMP下降为主,CAMP含量变化不大。以CAMP含量降低为主和以CGMP含量升高为主的两类CAMP比值下降可能反映了不同靶器官的病理状态。慢性荨麻疹以单项CGMP升高为主。针灸对变应性鼻炎以CAMP、CGMP含量呈定向升高,比值下降不如哮喘恢复明显,针灸对荨麻疹的环核苷酸影响不甚明显,其规律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脾虚证的外周微循环障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运用现代微循环检测技术,通过对59例脾虚证患者和27例正常人的甲皱微循环、舌尖微循环的对比观察,探讨脾虚证与外周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认为脾虚证存在外周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其外周微循环改变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不荣不通”。不荣是不通的条件和基础,不通则是不荣的继发改变。并且虽然这种微循环障碍可随脾虚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异,但都可以认为是血淤的前趋改变。治疗时,应根据因虚致淤的特点,以调理脾胃为主,以祛淤生新为辅,时时注意养护气血。  相似文献   
18.
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图象分析系统对不同体质类型的幼儿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测。结果表明:偏胖型组管袢数目减少,袢顶比值增大,血流速度减慢,有红细胞聚集现象,但乳头下静脉丛却比标准型和偏瘦型组都少见。偏瘦型组管袢数目减少,管袢长度增加。与成年人比较,幼儿管袢数目较少,流速较慢,管袢畸形较多。  相似文献   
19.
沟纹舌与唾液流量及部分成份的关系沟纹舌的成因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但沟纹舌作为口腔器官疾病,似乎与唾液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测定了30例沟纹舌患者的唾液流量、pH值、钠钾含量及比值、SIgA,并且以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沟纹舌患者的5...  相似文献   
20.
膻中小考     
膻中一词屡见于古典医籍中,始见于《黄帝內经》。综观《素问》、《灵柩》162篇,谈到膻中多处,但各有不同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 一是指心包络。《素问·灵兰秘典论》载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之句,认为膻中象君主身边的内臣,把人身最高统治者——心的意志、行为传达出来。因心在志为喜,故此处喜乐二字是代指心的功能变化的。另《灵枢·张论》尚有“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的说法,认为它又象皇帝居住的宫城,起到护卫作用。从上述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此二处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络。因其包裹于心外,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一旦邪气犯心,心包先于受病。二是指人体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