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感冒、流感、百日咳、急、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等等.祖国医学认为,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又称新咳;以实证为多.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又称久咳;以虚证为多.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中说:“咳之为病,有新久虚实之殊.”所以,倘若不问新久,不辨虚实,遇到咳嗽一证便开出一张止咳药方,有时反而为害: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多由风、寒、热、燥等外邪从口鼻而入,侵袭于肺,壅阻肺窍,使肺气上逆而生病.此时必须辨清风寒、风热、暑湿、燥火,审因论治.风寒者疏风散寒,风热者疏风清热,暑湿者清暑利湿,燥火者润燥清火.总之,均应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不宜单用或重用镇咳药,以免闭门留寇。正如《医门法律》所说:“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止涩药,咳久邪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病例:张××,男,16岁,因打球出汗,卧而受风,次日便咳嗽。咯稀薄白痰,低烧,鼻塞流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后顽固性咳嗽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感后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既是独立的病证,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部分患者迁延不愈,长期喉痒咳痰,应用常规治疗或抗生素效果不佳,有时治疗颇为棘手.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自2004年12月,笔者运用止嗽散化裁治疗外感咳嗽4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肺汤治疗外感后咳嗽58例疗效观察卓乐莹关键词利肺汤,外感后咳嗽,中药治疗外感后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有些病人在感冒愈后遗留咳嗽,经久不止,影响工作及学习。本人自1987年8月至1994年12月应用利肺汤治疗本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外感咳嗽临床较多见,其病因病机大都为风邪外束,肺失肃降,宣肺止嗽合剂是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之剂,温润平和.笔者在2010年10月~2011年2月为止,采用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外感咳嗽6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在西医学中,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从中医角度看,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根据其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感,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  相似文献   

6.
试述《金匮要略》中治肺止咳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内经》指出了咳嗽的病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篇》).  相似文献   

7.
咳嗽、喘气是中医肺系疾病的常见病证.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喘气,故止咳平喘方是临床上治疗肺系疾病最常见的一类方剂.笔者通过对众多止咳平喘的方剂综合分析,认为这类方剂始终贯穿着理肺这一治疗法则.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武维屏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特点及验案分析发现,武师根据咳嗽的临床特点,认为咳嗽的病机是肺气上逆,强调治疗咳嗽应宣畅气机,尤重调肝理肺之法。文中介绍武师将小柴胡汤加味方广泛应用于咳嗽的治疗中,在外感咳嗽中,使枢机和畅,邪能速从外解;在内伤咳嗽中,使气机条畅,邪能在内平息,气血调和,邪气不生。小柴胡汤治疗咳嗽能调和枢机、条畅气机、疏利肝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宁嗽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66例服宁嗽汤治疗,对照组66例服利巴韦林、酮替芬、急支糖浆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2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32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75.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嗽汤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直肺是直通肺气之义,宣肺法常用于外邪客肺,肺为邪束,肺气失宜,而见咳嗽,喉痒,痰多,或有鼻塞,或伴气促的外感咳嗽病征。在临床上小儿久咳多由于反复感冒咳嗽,失于治疗,或不适当地服抗菌素以及化痰止嗽药,使邪郁于肺,肺气闭塞不宜,疾依内阻,以致咳嗽反复,迁延时日,久久不愈。其病机关键在于肺气不宜,用清肺、敛肺等治疗无功,而用宣肺法恰到好处,切会病机,能迅速见效。小儿肺气不宜久喷的特征是:咳嗽数周或仅月不愈,时轻时重,一般无感冒症状,无发热。由于肺气不宜,痰浊内阻,可见咳嗽须*不爽,任间有痰,但咯痰不利…  相似文献   

11.
龙惠珍主任医师认为咳嗽多由外感迁延所致,病机多为痰浊内停,肺气上逆,提出顺气化痰、宣肺止咳治法,自拟顺气化痰汤,方由桔梗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化裁而成。咳嗽病人若病变主脏在肺,症见咳嗽、少痰、咽部不适、自觉有气上冲等,可投以顺气化痰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由于受外邪侵袭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内伤咳嗽。笔者参考有关资料及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咳嗽的护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反复咳嗽,病程较长,中医认为,久病必虚,故久咳伤肺,可使肺气日虚,腠理开合无权,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以防复感外邪,导致重感。 2.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皮毛,可致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咳嗽、胸闷,若咳喘严重,可取半卧位,配合针刺肺俞,列缺,合谷等穴。 3.久咳伤肺,按五行生克关系子病可以及母,  相似文献   

13.
治咳要重视调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症候,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七情内伤所引起,总是因肺气上逆而致,古有“咳不止于肺,皆关乎肺”之说,所以,临床治疗咳嗽无不重视治肺,宣肺、降气、润肺、清肺、敛肺等,都是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法。然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在...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生,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此病分为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在我们东北冬季尤以风寒咳嗽为主,张景岳就曾有"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等语.笔者在此对外感风寒咳嗽的治疗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刘非  刘桂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3):187+194-187,194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多为实证,临床治疗多以祛邪利肺为主。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外感咳嗽在祛邪的同时不能忽略补正,以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位在肺,可直接补肺,亦可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通过补脾达到补肺的效果。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根据五行中肺与脾之间的生化关系,从脾胃的角度论治外感咳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分析其从脾胃论治外感咳嗽的医案,探究其临证思路,或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好发于冬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咳嗽是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内伤,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素问·宜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桑杏汤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能轻宣温燥,润肺止咳,用于治疗外感风燥证.临床中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三子二陈汤治疗小儿痰湿咳嗽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病症, 临床上外感咳嗽较多见, 而由外感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日久损伤肺脾引起的痰湿咳嗽亦很常见.  相似文献   

18.
咳嗽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证,中医药对其有良好 疗效。现结合笔者临床治咳的体会,对咳嗽的治疗要 素作一分析,以求对咳嗽的辨证用药有所启迪。 1 见咳休止咳 咳嗽均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但有外感与 内伤之别。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多在受凉之后突然发 生,是外邪侵袭于肺所致,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多是 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于肺引起,往往有较长的 咳嗽病史,起病缓慢,多为虚证或虚中挟实之证。咳 嗽的治疗首先必须分清外感、内伤,确定标本缓急,随 其虚实所在而调之,且不可见咳就止咳。因为咳嗽也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系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通而致.流行性感冒根据病情表现不同,有风寒、风热之别,偏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方法 使用针灸方法 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为主.风寒者,祛风散寒、发汗解表;风热者,疏风清热,宣肺利气.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以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明代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后世医家大多从六淫及脏腑辨证论治咳嗽.笔者师从郑星宇主任医师,发现老师多从少阳证沦治咳嗽,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