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512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09篇
  5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其相应的组织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感染阶段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女性生殖器CA初发组37例,复发组25例,组织匀浆标本20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和组织标本的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的浓度,分析血清各细胞因子与其相应的组织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比较正常组与CA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CA组织内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水平与相应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P〈0.05);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在CA初发组和复发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A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病灶局部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CA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上升,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3.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用MACS进行骨髓CD34+细胞的分选;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4+细胞纯度鉴定;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贴壁法进行BMMSC的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进行BMMSC表面标志鉴定;用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所得的CD34+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传至第3代继续培养72h后的BMMSC高表达CD44、CD29,而HLA-DR、CD45、CD34表达阴性,说明所培养的BMMSC纯度很高;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及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发现,实验组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BMMSC有促进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44.
目的:采用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PM2.5)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损伤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 mg/kg PM2.5组、5 mg/kg PM2.5组和10 mg/kg PM2.5组.按1 mL/kg气管滴注PM2.5溶液,连续5次.采用小动物呼吸肺功能测量...  相似文献   
945.
946.
947.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反应及抗原提呈功能有明显差异,而与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单一核细胞并培养、传代,传至第2代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CD34+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磁珠分选仪分选出的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24 h 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CD34+细胞加入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无差别.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血脂的变化。方法:随机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组(A组)50例,2型糖尿病组(B组)50例。测定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脂变化。结果:A组三酯甘油(TG)水平与B组比较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血脂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降低。对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RFI技术对86例患者共107个乳腺肿块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D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VTI对肿块硬度进行评分,找出肿块VTI图与灰阶图面积比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截点,VTQ测量乳腺肿块内部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VTI硬度评分恶性组4分以上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以VTI图与灰阶图面积比1.53为截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92.5%.恶性组SWV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1).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VTI硬度评分、VTI图与灰阶图面积比及肿块内部SWV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50.
王荣  赵军辉 《新医学》2012,43(3):158-158,162
患者男,21岁。因腹痛、腹泻伴咳嗽、流涕2d于2011年7月29日就诊。患者2 d前进食不新鲜食物及受凉后出现夜间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黄色稀水样便,有里急后重感,大便每日十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