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病例 1:白万生 ,男 36岁 ,汉族。门诊 ,心内科 ,肺心病人。正常门诊采血测定 :WBC:6 .9G/ L ,RBC:>>>>T/ L ,HGB:>>>>G/ L ,HCT:0 L / L ,MCV:86 .2 FL ,MCH:0 PG,MCHC:0 G/ L,RDW:13.7% ,PL T:>>>>G/ L。将标本稀释 3倍后测定 :WBC:2 .2 G/ L,RBC:3.0 9T/ L,HGB:83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丹参素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岳凤  李雷勇  王荣  冀来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73-1974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及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疾病效果更为突出.其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成分中丹参酮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成分中的丹参素则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丹参各种制剂均以丹参酮或丹参素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丹参素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及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疾病效果更为突出.其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成分中丹参酮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成分中的丹参素则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丹参各种制剂均以丹参酮或丹参素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 IFN-γ、IL-2及 IL-4的影响。方法将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和假药饼灸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 ,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次日动物麻醉,取动物脾脏计算其脾脏指数,采用 ELISA 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 IFN-γ、IL-2、IL-4含量。结果环磷酰胺造模后,脾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艾灸组 IFN-γ、IL-4明显降低,模型组、假药饼组IL-4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 IFN-γ明显降低,隔药饼灸组IL-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均有调节作用;隔药饼灸可使因环磷酰胺所致下降的IL-4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艾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作用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现代医家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对艾灸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药物与艾灸结合对机体红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可持续拓展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K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针刺手厥阴经穴后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对PKC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组织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取心尖部心室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3种物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ATP含量明显降低,而ADP和AMP含量显著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ATP含量升高,ADP和AMP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改变ATP、ADP和AMP含量,保护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CD58是一种糖蛋白,属于免疫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人体各种免疫细胞和红细胞,是红细胞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天然免疫物质基础。 目的:通过在神阙、关元等传统保健穴上施灸,观察对健康人群红细胞CD58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后对照、调查分析。于2008-03/12在山西中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 对象:选择山西中医学院在校健康大学生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21.08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方法: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受试者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进行施灸前后的对比。 主要观察指标:在施灸前、后分别进行血细胞的常规检查,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表面CD58分子的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 结果:施灸后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施灸前显著升高(均为P < 0.01);与施灸前相比,红细胞CD58分子的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施灸前(均为P < 0.01)。其中,红细胞CD58荧光强度的变化尤为突出。 结论: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表达与艾灸密切相关,隔药饼灸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机体IgA、IgG、IgM及补体C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传统艾灸的预防保健作用,在神阙、关元等穴施以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机体IgA、IgG、IgM及补体C3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8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将以熟地、山药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每穴3壮,隔日灸,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施灸前及施灸1个疗程结束后抽血5 mL,检测IgA、IgG、IgM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隔药饼灸后青、中年组机体IgA、IgG含量降低,与施灸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IgG及补体C3含量较施灸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老年人机体IgG及补体C3含量升高明显,呈现出对老年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取静脉血4ml,分离血浆,观察NO、ET、ET/NO的变化。结果:针刺心包经穴组血浆ET、NO含量变化明显,ET/NO比值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使体内ET含量降低,NO含量增高,纠正ET/NO平衡失调,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有效地保护了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