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抽血化验是实验室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上为明确诊断疾病往往需要抽血检测。但有少数教职工、学生、小儿和久病体弱的患者,对抽血有恐惧心理,表现有紧张、恐惧、疼痛、出汗甚至晕厥。故有些患者拒绝抽血或不能很好配合抽血。如何与抽血患者沟通,顺利完成抽血工作,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茵陈水煎剂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模型大鼠血清及胎盘组织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以苯甲酸雌二醇针剂复制SD 大鼠ICP 模型;以50%茵陈水煎剂灌胃;采用ABC-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胎盘组织ET 值.结果 茵陈治疗可增加胎鼠平均体重,降低胎鼠死亡率,降低孕鼠血清及胎盘组织ET水平.结论 茵陈能显著降低ICP 大鼠血清及胎盘组织ET水平,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瘦素对幼龄厌食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N)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组、模型组两组动物VMN神经元的膜电位,分析瘦素对VMN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结果:瘦素使两组动物大部分神经元去极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少数VMN神经元在瘦素作用下超极化,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模型组VMN神经元的膜电位被瘦素去极化而导致自发放电增加的细胞比例增多,被瘦素超极化而自发放电减少的细胞比例减少,对瘦素无反应的细胞比例也减少。结论:造模因素可能通过提高VMN对瘦素的整体敏感性,使VMN发出过度的饱信号,从而产生厌食,这应当是小儿厌食发生发展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性,寻求有效管理措施和教育方式.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8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30岁、30~40岁、》40岁3个年龄组与中国成人常模进行分析比较,全部数据输入SPSS 14.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 SCL-90测试:阳性症状检出率以30~40 岁组为最高,各年龄组分别为17.8%、44.8%、37.5%,x2=13.9,P<0.001;各年龄组的焦虑、偏执因子均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CSQ测试各年龄组存在差异,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均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L-90的部分因子均分与CSQ求助因子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护士总体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的适应状态,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应对方式存在差异,管理人员在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时,应针对年龄采用不同的援助计划.  相似文献   
35.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中的获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不断增加。然而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确实存在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并发症,例如消化性溃疡及与之相关的消化道出血。这些风险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及与其他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及抗凝药合用时会进一步增加。基于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的广泛性,医生有必要了解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中的获益以及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V1受体(TRPV1)对受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mm直径0.5~0.8mm不锈钢丝,以形成对大鼠DRG及其神经根的稳定慢性压迫.观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特征,引导损伤侧背根A类单纤维自发放电,观察分析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作用下,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及特征.结果:模型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疼痛行为.术后24h其损伤侧后肢每分承重分散时间延长为(10.5±2.1)s/min(P〈0.05).大部分慢性压迫模型(32/35)表现为自发放电阳性,按其特征分为周期放电(14例)、非周期放电(18例).在Capsazepin(3μmol/L)浸浴作用下,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明显下降,周期放电频率由(27.7±2.2)Hz下降至(15.5±2.0)Hz(n=4,P〈0.05);非周期放电的放电频率由(34.7±7.4)Hz下降至(17.2±5.2)Hz(n=10,P〈0.05).结论:阻断TRPV1后,由DRG慢性压迫诱发的自发放电被部分抑制.TRPV1可能参与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产生,介导了神经病理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中药宝宝乐对下丘脑腹内侧区(VMH)神经元放电模式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利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组、厌食组和治疗组3组模型动物VMN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分析宝宝乐对VMN神经元放电模式构成比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大鼠的VMN神经元均有a、b、c、d4种放电模式,且VMN神经元4种放电模式的构成比在各组中有所不同。模型组a型放电模式比例显著增高,c型显著减少,而治疗组动物a型和c型放电模式的构成比恢复正常,b型和d型放电模式所占比例在3组中无显著性变化。结论VMN神经元不同自发放电模式携带不同强度的饱信息,中药宝宝乐治疗能使VMN神经元自发电活动恢复正常的构成模式。  相似文献   
38.
护士长利用微机进行临床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非正常工作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市19个医疗中心至急诊室就诊并接受再灌注的STEMI患者共297例。分为正常工作时间(A时间)和非正常工作时间(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分析与A时间再灌注治疗相比,B时间对进门-再灌注延迟的影响。结果:297例患者中,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20例(40.4%),其中38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82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7例(59.6%),其中49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28例患者接受PCI治疗。在校正患者的其他临床因素后,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OZB)中位数显著长于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4.3min[95%可信区间(CI):172.8~176.2]比138.3min[95%CI:136.1~140.2];P〈0.01),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一溶栓时间(02N)中位数和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无显著差别(62.7min[95%CI:61.8~64.5]比59.8min[95%CI:58.1~61.3];P:0.07)。结论:北京市在B时间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D2B时间延迟增加。  相似文献   
40.
肾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入院肾功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18例STEMI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结果:133例STEMI患者存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大、女性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多;B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新出现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院内死亡率亦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增加,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