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铜(Cu)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在线粒体呼吸、抗氧化防御和生物复合物合成等多种细胞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辅助功能[1]。然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Cu浓度较低,Cu浓度小幅度升高可能引起细胞毒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2]。细胞内铜的摄取、分布和消除等过程受到机体严格调控。基因突变导致Cu过量累积与多种致命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充分理解细胞内Cu积累和代谢机制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3]。铜死亡是一种由Cu2+过度蓄积引发的细胞调控性死亡方式,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和坏死[4]。铜死亡发生的过程如下:细胞内的Cu2+靶向结合三羧酸循环中的脂酰化成分-铜结合脂酰化成分聚集-铁硫蛋白簇继发性下降-蛋白毒性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股外侧肌浅区的解剖, 探讨采用股外侧肌浅区肌肉进行动力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12月, 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通过尸体解剖2例4侧, 术中观察和测量21例21侧, 对股外侧肌浅区肌肉的大体形态及厚度、肌肉长度、宽度、肌纤维长度、肌肉表面肌纤维羽状角等结构进行测量, 并对血管、神经在肌肉内的走行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尸体解剖发现股外侧肌浅区呈梭形, 近端为膜部, 远端是肌肉部分, 起于大转子, 止于髌骨及股直肌;膜的下面肌纤维依次排列起于此处并自上而下止于深筋膜;肌肉表面肌纤维羽状角为(18.9±3.3)°,肌肉厚度为(1.96±0.48)cm;浅区有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和股神经第2支分布, 相互伴行, 距入肌点前5.0 cm血管外径(2.39±0.52)mm、神经直径(2.64±0.61)mm;进入肌肉后每隔1.0~1.5 cm, 分别向前、后发出分支;神经在入肌点以远0~2.5 cm处, 常有1条向后侧走行的较大的分支进入肌肉, 4侧标本均出现, 术中观察21侧出现率为90.5%, 其直径为(1.23±0.28)mm。结论股外侧肌浅区有独立的血管...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甘利欣治疗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SD级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0±20)g,随机分成4组: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组(BL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甘利欣治疗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组,每组10只。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第28 d开始,各治疗组在每天同一时间段内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治疗的剂量分别为地塞米松注射液3 mg/(kg ·d)(浓度为5 mg/mL)、甘利欣150 mg(kg ·d);在治疗后第15 d取大鼠左肺下叶1 cm×1 cm×l cm大小的组织,固定于10%甲醛溶液,供免疫组化TGF-β1、IFN-γ、IL-4表达观察;同样取大鼠右肺下叶供HE染色病理观察。抽取大鼠6~8 mL血液静置30 min后中速离心15 min,取其血清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GF-β1 IL-4、IFN-γ含量。 结果: ①采用分级方法定性评价HE染色大鼠肺组织的肺纤维化程度,发现甘利欣治疗组、DXM治疗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均较轻微。②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GF-β1染色呈强阳性反应,IFN-γ染色较淡,而甘利欣治疗组、DXM治疗组TGF-β1、IFN-γ染色则相反。免疫组化TGF-β1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均数相比,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甘利欣组的P值分别为0.007,0.000,0.001;而甘利欣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值为0.018。免疫组化IFN-γ定量分析:模型组与甘利欣组、地塞米松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4,0.010;而甘利欣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值为0.618。③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IL-4含量较高,IFN-γ含量较低,而甘利欣治疗组、DXM治疗组则相反。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均数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甘利欣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8,0.044,0.005;地塞米松组与甘利欣组相比P值0.169。模型组大鼠血清IL-4均数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甘利欣组相比,P值分别为0.013,0.029,0.013,地塞米松组、甘利欣组两两相比无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甘利欣组大鼠血清IFN-γ均数两两相比无差异(P=0.389),但两者与模型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1,0.000。 结论: 甘利欣可以减轻大鼠肺纤维化损伤和肺组织的TGF-β1、IL-4的表达,并降低他们在血清中的含量,增加血清中的IFN-γ含量,增强肺组织IFN-γ的表达,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减轻化疗药物的毒性,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10月对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并与同期行单纯化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脊索瘤 CT、MRI 图像,对术前诊断错误者进行影像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12例诊断正确,6例误诊。颅底部9例,骶尾部8例,颈椎1例。CT与 MRI显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1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CT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9例病灶内或周边见点片状钙化或残存骨质。MRI示病灶呈等稍低T1 WI、高T2 WI信号;CT及 MRI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CT与 MRI结合对脊索瘤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回盲部淋巴瘤(PIL)的CT征象,以提高该疾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IL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加扫CT增强.结果 12例PIL中,肿块型2例,弥漫增厚型10例,病变肠管长约7.8~18.5 cm,平均约10.2 cm.9例病变肠腔不规则或瘤样扩张,3例明显狭窄;10例病变肠壁柔和,2例肠壁僵硬.CT平扫增厚肠管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增强扫描中,6例增厚肠管呈延迟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见小片状坏死区;最大密度投影(MIP)示8例病变肠管均可见增粗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9例病变肠管周围、肠系膜根部或腹膜后伴肿大淋巴结.1例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肠穿孔.结论 CT检查发现回盲部肠管呈均匀环形软组织肿块,且病变肠管范围较长,相应管腔扩张,管壁柔和,增强呈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70年间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疾病谱变迁特征,为适时调整和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宁夏1949-2018年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9-2018年宁夏共报告传染病30种20042...  相似文献   
98.
中国国民体质调查中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因素,及近几年国民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0、2004、2006、200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的18—60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区、性别、特征研究对象健康状况,低重率及超重肥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0--2009年我国国民体质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上升指数有所不同,但偏低体重率下降到5.8%,超重肥胖率却直线上升到39.6%。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国民体质指数从而预防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是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99.
中国近代人群颏孔、下颌孔位置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颏孔、下颌孔的水平位置、垂直位置在不同时代间的表现特点及变化.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55例)、青铜铁器时代(208例)和现代(113例)共376例成年男性下颌骨上颏孔、下颌孔位置的观测、记录,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新石器时代以来,颏孔的垂直位置在上升.颏孔的水平位置变化为,在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体现为前移,在青铜铁器-现代则体现为后移.下颌孔水平位置在新石器-青铜铁器-现代没有明显变化,垂直位置在现代人中较高.结论:颏孔、下颌孔的位置在不同时代人群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强迫症首次发病未服药患者静息脑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 采用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ALFF)方法,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2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息态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活动的改变进行分析;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出各受试者的ALFF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01水平统计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BOLD信号ALFF改变只存在增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左前扣带回和左中扣带回;未发现患者组左前中扣带回的ALFF值与病程(r=0.004,P=0.985)、年龄(r=0.090,P=0.689)和受教育程度(r=0.048,P=0.831)、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r=0.007,P=0.977)、强迫思维分量表分(r=0.140,P=0.530)和强迫行为分量表分(r=0.100,P=0.660)的相关性.结论 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脑神经活动的ALFF存在异常,ALFF增高可能反映了患者大脑异常的情绪及行为监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 of the resting-fMRI in the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Methods The resting-fMRI data of 22 OCD patients and 22 healthy controls were performed ALFF analysis. The amplitude of the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resting-state brai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increased ALFF was only found in first-episode, drug-native OCD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s. The regions with increased ALFF were the left anterior cingulate and left middle cingulate gyrus (P<0. 001, corrected,K≥33).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LFF value in these regions and course of disease (r = 0. 004,P = 0. 985) , age (r = 0. 090, P = 0. 689) and level of education (r = 0. 048 , P =0. 831) ,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LFF value and Y-BOCS score (r= 0.007, P= 0.977) , obsessive score (r=0. 140,P =0.530) and compulsive score (r=0. 100, P = 0.660) were found. Conclusion Abnormal ALFF may exist in OCD in the resting-state. The increased ALFF might reflec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action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