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通过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椎弓根的解剖及椎弓根投影的影像解剖研究,探讨通过椎弓根投影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临床上前瞻性地利用该法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50枚,腰椎椎弓根86枚,术后CT复查。胸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Margel法对比,腰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的AO法对比,利用SPSS13.0的Pearson Chi-Squaretes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法与AO及Margel法的成功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椎弓根的投影就是椎弓根行径在X线片及CT片上的投影,临床利用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胸椎螺钉16例50枚,Margel法31例74枚,投影法植入腰椎螺钉23例86枚,AO法32例142枚,投影法胸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argel法,腰椎的成功率与AO法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投影法植入螺钉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水凝胶烧伤敷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烧伤的分类及愈合出发 ,提出了理想烧伤敷料的要求。阐述了各种敷料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对合成敷料的发展现状特别对薄膜敷料和水凝胶敷料的研究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分别对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及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合成烧伤敷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腰椎应力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有限元进行腰椎应力分布分析,探讨腰椎应力分布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10.1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利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baqus6.51腰椎应力分布分析。结果腰椎的最大应力分布于腰椎终板上,呈蝶形分布,主要是后外侧,主要位于腰椎下方后缘。腰椎峡部出现有应力集中现象。结论①由于腰椎下方后缘应力最大,故临床上出现的此处骨质增生明显。②终板后外侧应力明显集中,故临床上椎间盘突出多发生于后外侧。③腰椎峡部出现应力集中,也可以解释腰椎峡部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腰椎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辅助固定的各种关节突关节螺钉的生物力学安全性存在普遍担忧,限制其临床应用,未见文献报道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L4~5椎前路椎间融合后路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负荷和转矩,比较分析3种螺钉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状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2/2009-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数据输出DICOM 3.0 格式;Mimics 11.1软件;Simpleware3.1软件;Abaqus6.8软件;Photoshop 7.0软件;DEPUY AcroMed皮质骨螺钉和Zimmer椎间融合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 方法:建立L4~5椎前路椎间融合后路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螺钉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施加500 N/6 N•m载荷模拟前曲、后伸、左侧弯、左旋运动,用Abaqus 6.8软件比较分析3种螺钉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变化和分布特点。 主要观察指标:应力峰值,应力集中区云图。 结果:在500 N/6 N•m载荷下,椎弓根螺钉在屈、伸时的应力较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应力小,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时较大;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应力特点相似。在椎弓根螺钉坚强固定时,椎间融合器有应力遮挡现象。 结论:在较小的转矩下,前路腰椎间融合后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相近。使用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除减少创伤、节约成本等优点外,还可减少对椎间融合器的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器的研制.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镍钛合金设计一种腰椎弹性内固定器。选择1名成年男性志愿者,以L4、5节段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对其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借助Mimics 11.11软件,建立L4.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根据椎弓根螺钉、连接棒的几何尺寸及力学参数分别添加螺钉和连接棒模型,建立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对不同载荷下模型各部分的应力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弹性内固定系统各部分于垂直压缩时所受应力远小于其他状态(P〈0.001);不同载荷下应力主要分布在“U”形弹性棒上。螺钉各部受力较为均匀。结论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器设计独特,能减少术后应力遮挡及椎弓根螺钉应力集中.有望成为较好地进行腰椎弹性内固定的一种装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MED)与经皮内镜(PLED)经后路切除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优缺点,找到两种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从中随机挑选80例,分为两组,即MED与PLED组。结果两组获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MED组、PLED组ODI改善率比较(95.2%、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AS改善率(75%、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0、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其康复时间相对较长;PLED手术时间长、康复快,但复发率稍高。  相似文献   
17.
上臂高位断肢得到再植的病例较罕见,其原因主要是肢体挫裂伤严重,对于大段缺损或缺血时间太长的断肢,不宜进行再植,即使进行了再植,其功能恢复也较差,故此类患者再植后的致残率极高 [1]. 2001年 12月 3日我科成功对 1例自上臂高位平面绞轧完全离断的患者进行了再植手术,术后断肢成活,功能恢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腰椎峡部裂引起滑脱的患者术中由于峡部裂,腰椎移位明显,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给椎弓根定位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定位方法来解决。目的:通过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法:通过解剖影像学正侧位测量,分析峡部裂部位与椎弓根中心的位置关系,以椎弓根中心向峡部裂作一垂线,测量L4及L5根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距离。选择4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根据峡部裂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并与既往传统的AO置钉法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L4及L5椎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平均距离为(8.2±3.6)mm。利用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置钉过程中及置钉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工椎间盘置换(非融合技术)是相对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问植骨融合基础上设计的新术式,非融合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新的理念。 目的:比较半限制型与非限制型假体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人工颈椎间血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非限制型假体Bryan2例:半限制型假体Prodisc-C15例,Activ-C5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后预椎活动度来比较颈椎间盘假体的置换效果。 结果与结论:Bryan假体具备置换后颈椎活动度好的优点,但价格昂贵,安装较为复杂。而Prodisc-C假体与Activ-C假体安装容易,但相对Bryan假体。假体置换后颈椎活动度稍差。提示颈椎间盘置换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非限制型及半限制型假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半限制型假体Proddisc-C及Activ-C安装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20.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 ,约占全身骨折的 5 98%。自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锁骨骨折 194例 ,根据骨折分型及锁骨的解剖特点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4例中男 12 1例 ,女 73例。年龄 5~ 5 6岁 ,病程 1h~ 6个月。骨折部位 :锁骨中段骨折 14 2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76例 ;锁骨外 1/ 3骨折 4 7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35例 ,合并肩锁韧带损伤 19例 ;锁骨内侧段骨折 5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2例。固定方法 :钢丝固定 5 2例 ,钢板固定 6 9例 ,张力带固定 7例 ,克氏针固定的 6 1例 ,交叉克氏针 +钢丝固定 5例。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