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目前腰椎峡部裂引起滑脱的患者术中由于峡部裂,腰椎移位明显,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给椎弓根定位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定位方法来解决。 目的:通过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方法:通过解剖影像学正侧位测量,分析峡部裂部位与椎弓根中心的位置关系,以椎弓根中心向峡部裂作一垂线,测量L4及L5根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距离。选择4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根据峡部裂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并与既往传统的AO置钉法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L4及L5椎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平均距离为(8.2±3.6) mm。利用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置钉过程中及置钉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 方法 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 结果 颈段后纵韧带分为深、浅层,两层在中线两侧4~5 mm处分开,浅层与硬脊膜形成潜在的硬膜外前隙,该隙内有Hofmann's韧带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深、浅层在硬脊膜前外侧形成一梭形腔隙-后纵韧带间隙; 椎体后面矢状正中线到两侧后纵韧带间隙外侧角的距离约为10 mm。 结论 根据后纵韧带的宽度和毗邻关系,颈椎前路手术经椎间盘达后纵韧带,逐渐由外进入后纵韧带间隙减压,可减少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等资料评估置换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间盘假体位置、内固定融合率、异位骨化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9.12±1.86)°与术前(9.2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39.67±5.57)°较术前(52.12±6.43)°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1.37±0.78)分]较术前[(4.85±1.25)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5.32±1.92)分]较术前[(11.36±2.11)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固定节段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置物松动和下沉,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术后发生近端邻椎病1例。结论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融合节段,保留颈椎活动度。该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新途径。[方法]本组26例,均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1例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及射频靶点热凝术,其中2例采用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结合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比较单纯置换组JOA评分改善率达50%;两方法结合组JOA评分改善率达75%以上,P>0.05。[结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对引起症状的各节段选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5.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要求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这样才能减少置入假体下沉、异位骨化、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个体化的颈椎三维模型重建模型能够模拟自身颈椎间盘的真实结构,有利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过程的精准操作。目的: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模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2岁男性患者资料,颈椎问突出症(C4/5)脊髓型,颈椎间盘置换前行颈椎64排CT平扫,进行三维几何重建,测量C4/5间盘间隙,C5上终板。C4下终板尺寸,并适当撑开椎间隙,选择合适的假体尺寸,在scanCAD软件中模拟手术,安装假体,并再次修改假体尺寸,应用于临床。结果与结论: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术预讨假体,模拟手术过程,可以有效减少置换时间,方便假体置换操作,置换过程中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示三维重建仿真模拟手术能准确测量置入假体,数据真实可靠,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6.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要求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这样才能减少置入假体下沉、异位骨化、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个体化的颈椎三维模型重建模型能够模拟自身颈椎间盘的真实结构,有利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过程的精准操作.目的: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模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2岁男性患者资料,颈椎间突出症(C4/5)脊髓型,颈椎间盘置换前行颈椎64排CT平扫,进行三维几何重建,测量C4/5间盘间隙,C5上终板,C4下终板尺寸,并适当撑开椎间隙,选择合适的假体尺寸,在scanCAD软件中模拟手术,安装假体,并再次修改假体尺寸,应用于临床.结果与结论: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术预计假体,模拟手术过程,可以有效减少置换时间,方便假体置换操作,置换过程中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示三维重建仿真模拟手术能准确测量置入假体,数据真实可靠,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8.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186例186条,男146例,女40例;年龄10~67岁。尺神经32条,桡神经65条,正中神经根24条,坐骨神经19条,腓总神经18条,股神经9条,胫后神经11条,腋神经6条,肌皮神经2条。新鲜损伤I期缝合神经,缺损〉2.5cm的酌情行自体神经移植术。陈旧性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分别行神经缝合术、神经移植、神经松解术。116条全断神经,其中76条采用肉眼下外膜缝合;18条显微镜下外膜缝合或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22条行自体神经移植:移植神经取自腓肠神经19条,上臂内侧皮神经3条。神经部分断裂挫伤16条,行束间移植10条,肌桥吻合移植6条。神经挫伤、瘢痕粘连54条,行肉眼下外膜松解39条,显微镜下外膜加束膜松解15条。结果:上肢神经损伤中桡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79.2%,尺神经优良率30.76%。下肢神经损伤中胫神经及股神经修复优良率83.1%和71.4%,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优良率50%和42.8%。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显微镜下外膜缝合能有效地预防神经挫伤引起的瘢痕粘连,当神经缺失〉2.5cm行自体神经移植术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9.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锁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的5.98%。自2000年8月~2003年5月收治锁骨骨折194例,根据骨折分型及锁骨的解剖特点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病例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各种原因,尽量减少并预防腰椎间盘的术后症状复发。方法对2001年10月-2003年9月共收治42名腰椎间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术中未取尽髓核,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同侧或对侧神经根的有7例,术后椎间隙感染2例,术后腰椎失稳9例,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的13例,术后神经根粘连的11例。结论只有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作好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良好的术后指导,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手术较果,减少手术后症状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