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在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度哮喘的婴幼儿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8例,A组按中度病例要求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气雾剂,B、C两组按轻度病例吸入相对小剂量的同样药物,C组另加小剂量氨茶碱静滴,治疗72h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结果C组和A组均可达到满意疗效,C组较A组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量明显减少。结论小剂量氨茶碱配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疗效确切,并可减少后二者的用药量,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和排除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对137例具有高危妊娠因素或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中可疑异常的胎儿进行检测,观察胎儿颜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等的体表结构显示情况,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并与二维超声对比两者所提供的显示和诊断信息方面的差别。【结果】共确诊胎儿异常12例,其中2例胎儿肢体异常二维超声漏诊。三维超声成像所提供的胎儿体表信息丰富,图像逼真,形态自然,微细结构显示清晰。【结论】三维超声技术能比二维超声提供更为详细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体表形态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水平,是一种良好的产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的高温治疗肿瘤方法,其治疗时需要麻醉,本文就其治疗肿瘤的机制、麻醉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针对不同部位肿瘤实施的麻醉方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tf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改变及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和动态脑电监测,对31例BECT患儿进行清醒和睡眠脑电图描记,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为2.5岁-14岁,其中5—10岁发病24例(占77.42%),发作均与睡眠有关,2例发病后有语言障碍。发作间期EEG背景波正常,在一侧或双侧中央区和中颞区出现负性、双向或多向的棘波或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入睡后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影像学检查有1例侧脑室扩大,其余正常。结论 BECT多见于5—10岁儿童,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EEG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有尖波、棘波或棘慢综合波发放。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大部分预后良好,2例有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二甲双胍阿霉素脂质体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二甲双胍阿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和优化。分别考察了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水化介质中阴离子的种类、水化介质的浓度、水化介质的pH值、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对二甲双胍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最终优化的处方为m(hydrogenated soybean phosphatidylcho-line,HSPC)∶m(cholesterol,CH)∶m(polyethylene glycol 2000-cholesteryl hemisuccinate,mPEG2000-CHEMS)=3.0∶1.0∶1.0,以pH为7.00的300 mmol.L-1的枸橼酸二甲双胍为水化介质,60℃载药60 min,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可达98.7%。结论以枸橼酸二甲双胍离子梯度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低分子质量肝素-枸橼酸铵混合离子梯度的阿霉素脂质体,并对其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建立脂质体内外水相低分子量肝素与枸橼酸铵的混合离子梯度,考察建立离子梯度的不同方法、脂质体处方及水化介质种类对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最终优化的处方为m(hydrogenated soybean phosphatidylcholine,HSPC)∶m(cholesterol,CH)∶m(polyethylene glycol 2000-cholesteryl hemisuccinate,mPEG2000-CHEMS)=3.0∶1.0∶1.5;制备工艺为以100 mmol.L-1枸橼酸铵联同10 g.L-1低分子质量肝素铵为水化介质,除盐时间为15 min。加入低分子量肝素后,可使枸橼酸铵阿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由78.0%提高到95.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的加入可显著提高枸橼酸铵阿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逐年增多,80%肥胖儿童可延续到成人肥胖[1],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高血压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2]。目前研究表明肥胖儿童易合并高血脂[3、4],近两年众多研究表明肥胖儿童早期出现血管内皮功能紊乱[4],而血管内皮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快速、便捷、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为实验动物检测和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LT毒素基因序列(S60731.1)设计外引物和内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LAMP特异性和敏感性与PCR方法做比较。结果 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限为100pg,灵敏度是PCR的10倍以上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27份猴腹泻样品进行LAMP和PCR方法检测, LAMP(60min内)检测结果与PCR符合率为100%,而LAMP(90分钟内)检测敏感性高于PCR。结论 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适合于ETEC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挖掘金花葵中有效成分,利用数据库(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搜集整理化合物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值进行筛选,用Gene Cards、Drug Bank筛选心肌缺血的靶点,利用Venn diagram做出"化合物-靶点-疾病"间的韦恩图,进一步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之间的网络关系图。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金花葵中化合物共72个,有效成分18个,共预测出83个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共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金花葵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多分布于膜筏和膜微区中,KEGG富集通路共66条,其中神经信号传递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通路对抗心肌缺血有明显作用,分子对接中表明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相关靶蛋白有醛糖还原酶(AKR1B1)、腺苷A2A受体(ADORA2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关键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其结果与相关文献结论相一致,可为进一步研究金花葵抗心肌缺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果实验共测得5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β-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41个,油中特有成分4个,油水共有成分1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特有成分与水中主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雷达特征图谱及主成分(PCA)结果表明,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和沸点极高,油水共有成分的蒸气压最高,油中特有成分的极性表面积和沸点较高。水溶性、沸点、极性表面积、蒸气压等是影响成分分布的主要理化性质。结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因理化性质不同,在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分布差异较大,水中特有成分可能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