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挖掘金花葵中有效成分,利用数据库(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搜集整理化合物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值进行筛选,用Gene Cards、Drug Bank筛选心肌缺血的靶点,利用Venn diagram做出"化合物-靶点-疾病"间的韦恩图,进一步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之间的网络关系图。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金花葵中化合物共72个,有效成分18个,共预测出83个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共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金花葵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多分布于膜筏和膜微区中,KEGG富集通路共66条,其中神经信号传递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通路对抗心肌缺血有明显作用,分子对接中表明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相关靶蛋白有醛糖还原酶(AKR1B1)、腺苷A2A受体(ADORA2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金花葵抗心肌缺血的关键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其结果与相关文献结论相一致,可为进一步研究金花葵抗心肌缺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果实验共测得5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β-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41个,油中特有成分4个,油水共有成分1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特有成分与水中主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雷达特征图谱及主成分(PCA)结果表明,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和沸点极高,油水共有成分的蒸气压最高,油中特有成分的极性表面积和沸点较高。水溶性、沸点、极性表面积、蒸气压等是影响成分分布的主要理化性质。结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因理化性质不同,在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分布差异较大,水中特有成分可能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梁凤  李慧婷  王堯  柳小莉  陈青垚  徐杰  杨明  张小飞  王芳 《中草药》2020,51(11):2977-298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脉注射液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及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疾病靶点,与生脉注射液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R语言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iscoveryStudio 2.5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筛选得到2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β-谷甾醇、当归酰基戈米辛O、戈米辛A、戈米辛R、五味子丙素、内南五味子酯乙、长南酸、南五味子内酯、香蒲木脂素B、新杜松烷酸A、新杜松烷酸B、新杜松烷酸C、新南五味子木脂宁、五味子内酯A、五味子内酯E、五味子酸、尿苷、薯蓣皂苷元、鸟嘌呤核苷、N-反式阿魏酰酪胺、豆甾醇。相应作用靶点224个,与COVID-19的共同靶点16个,分别为CASP3、CASP8、PTGS2、BCL2、BAX、PRKCA、PTGS1、PIK3CG、F10、NOS3、DPP4、NOS2、TLR9、ACE、ICAM1、PRKCE,关键靶点涉及CASP3、PTGS2、NOS2、NOS3、ICAM1。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771个,细胞组成(CC)条目11个,分子功能(MF)条目7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67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结论生脉注射液中的活性化合物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等能作用于CASP3、PTGS2、NOS2、NOS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休克、增加血氧饱和度等作用,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通过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乙醇浓度(X1)、液料比(X2)和提取时间(X3)为自变量,以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Y)为因变量,利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4.8%,液料比为13.6,提取时间为2.0 h,通过3批验证提取工艺参数,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结论:使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湖北海棠总黄酮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及湖北海棠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灌胃雷公藤多苷片(75 mg/kg),连续14 d,复制卵巢早衰模型。第15天起,戊酸雌二醇组给予灌胃戊酸雌二醇(1 mg/kg);湖北海棠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灌胃湖北海棠总黄酮(160、80、40 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观察各组大鼠:动情周期;卵巢指数、子宫指数;血清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卵巢、子宫形态学变化;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1,25(OH)_2D_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卵巢组织中ER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指数、子宫指数降低,血清中E2、P水平降低,FSH水平升高(P0.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和湖北海棠总黄酮治疗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0. 05),卵巢内生长卵泡数量增多,子宫内膜增厚,血清中ALP活力、BALP含量降低,1,25(OH)_2D_3含量升高(P0. 05,P0. 01);血清中SOD活力增强,MDA含量降低;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基质细胞ERα的表达增强。结论湖北海棠总黄酮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及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抗氧化能力、增强颗粒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以粒径、PdI、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各个因素。并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PdI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长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9.4±32.7) nm,PdI为(0.171±0.036),Zeta电位为(-36.7±4.5) mV,包封率为(93.5±3.2)%;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长期稳定性研究表明,长循环脂质体在4 ℃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结论: 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脂质体制剂。  相似文献   
7.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的历史,是药食同源植物,其药理活性丰富,在食品、药品、香精香料等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中医、蒙医常用的药材。目前已有丁香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的报道,但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较少。该文拟对丁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丁香在中医、蒙医本草中的记载情况;结合计算机软件整理丁香在传统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以及药对配伍;并从丁香的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蒙医学对丁香的使用情况,为后续对丁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橙花叔醇、(E)-β-famesene、α-farnesene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22种、油中特有成分共计13种、油水共有成分有101种。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主要特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熔点、表面张力、极性曲面、折射率呈负相关成分)、PC2(极化率、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呈正相关成分、水溶解度呈负相关成分)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芳香水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易产生"乳化"现象进而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中药药剂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故在借鉴Presentation在其他学科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将该方法引入到中药药剂学拓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中药药剂学专业教学现状、拓展课程特点以及Presentation的概念、内容、应用方法及取得的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中药药剂学拓展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