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本院应用中医八卦理论,结合医院信息化特点,科学规划建设八大平台。集中实现了临床业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以二维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临床信息数据库(CDR),支持实现"三元一体"信息共享模式。同时对医院人财物等核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组织岗位、业务功能、流程方式和数据统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人财物管理和临床业务管理数据一体化。并且同时实现医院行政办公、教学和科研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并与业务平台和人财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同步和共享。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以诊断为ACS且行CAG术证实冠脉至少一支狭窄≥50%的125例患者为例,采集术后24h内四诊资料等临床相关数据,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在病变累及支数上未体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104)。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病变狭窄程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③痰浊证与非痰浊证,在病变支数上体现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3)。④血瘀证与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线性相关(r=-0.249),且血瘀证组积分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病证结合的辨证规范研究主要包括辨证规范的理论框架、术语规范、辨证分类草稿形成验证、辨证规范修订推广。统一的、规范的辨证规范是病证诊断的依据、疗效评价的基础,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基石。  相似文献   
54.
在回顾传统与现代关于脉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医学“脉病”及其相关病名进行了收集,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观点,对“脉病”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脉病”属血脉病范畴。这样,不仅丰富了血脉病理论,更可为今后建立“脉病”的诊断防治原则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治疗冠心病中成药的处方规律。方法:收录374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建立数据库,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总结其处方规律。结果: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临床,共提取5个公因子,可概括为活血行气因子、益气养阴因子、醒神开窍因子、补益气血因子及降糖调脂因子。结论: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处方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开窍药为主;治疗原则以活血行气、益气养阴、醒神开窍、补益气血及降糖调脂为主。  相似文献   
56.
冠心病辨证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进行冠心病辨证分类。方法:回顾近10年冠心病中医现代文献,收集冠心病症状和体征,聚类分析结合因子分析进行冠心病中医辨证分类。结果: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心肾阴虚、寒凝心脉、心气亏虚为冠心病文献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冠心病辨证分类定量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郭先锋  时雨  苏爱芳  张会永 《安徽医药》2015,36(10):1216-12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普通肺炎97例、重症肺炎43例及健康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患儿,按照外周血PCT水平分为PCT<2.00 ng/mL组和PCT≥2.00 ng/mL组。对全部新生儿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血小板 (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与健康新生儿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TT 、PT、APTT延长(P<0.05),PCT、DD、FIB水平升高(P<0.05),AT-Ⅲ和PLT水平降低(P<0.05)。 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PCT、AT-Ⅲ和PLT水平降低(P<0.05),DD、FIB水平升高(P<0.05),两组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T<2.00 ng/mL组比较,PCT≥2.00 ng/mL组的患儿DIC的发生率高(32.0% vs 11.1%),ATⅢ活性降低,PLT水平降低,而DD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指导分型,使分型更科学和准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93例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3型,通过外周血常规、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WBC、Hb、PL、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阳虚组WBC、Hb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PL明显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3、CD8水平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4水平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平均年龄、病程构成比例、性别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肾阴阳两虚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S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包括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年龄、性别、病程等对中医证型无明显影响,而WBC、Hb、PL、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中医病历的书写,对于青年中医师培养形成中医思维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亲身经验,发现在中医住院病历书写中,存在很多约定俗成的错误,违背了病历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常见问题有:发病节气默认为入院当日所属节气;主诉不能真实客观反应病情;现病史不能体现疾病演变及诊疗过程;中医刻诊所见症状缺乏所属特征;“无明显诱因”成为所有疾病的病因;个人史不能因人而异;中医四诊信息照搬西医或套用模板;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流于形式;中医治疗方案与病历脱节。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住院中医西医化,很多青年医师逐渐失去中医望闻问切基本技法,没有锻炼形成中医辨证的思维逻辑,在书写病历时形成思维定势,致使中医病历普遍西医化。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病历书写规范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临床医生,导致病历书写错误。此外,临床医生为了迎合各项检查,按照诊疗规范书写病历,常常伪造中医住院病历的中医信息,导致中医病历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不同血热证诊断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为血热证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1900年-2020年,查阅期间发表的血热证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分析血热证诊断标准。结果 从三大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5975篇,根据研究目的共纳入53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分别出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证素辨证学》《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中医诊断学》(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人卫版)。共得到30个血热证症候,可分为热邪入血、耗血伤阴、动风动血三类。诊断形式可分为叙述法、主次症分级诊断法和赋分法3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被引用20次,覆盖9个病种,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结论 来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血热证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现阶段血热证的诊疗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