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毕岩  岳冬辉  李欣  张海洋  卓越 《吉林中医药》2014,(11):1109-1113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单味中药,银翘散、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等复方及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特点,不只单纯关注直接抗病毒作用,更重视自身体质因素,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17):1446-1448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各个领域、临床各学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论述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方广、汪机、叶桂及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和王乐匋对温病学的贡献.深入挖掘新安医家在中医学各学科领域的贡献,更能体现新安医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4,(16):20-22
从倡导寒温并重与寒温并用、推崇吴鞠通护阴与化湿治温要略、总结王孟英论治温病特色四法、阐发柳宝诒治伏温专意养阴与泄热四个方面对王乐匋教授论治温病的特色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扶正除疫颗粒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每组28只。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0.4 ml/只;达菲对照组以达菲水溶液0.025 g/(kg·d)灌胃,扶正除疫组以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12 g/(kg·d)灌胃,均每日1次,共连续灌胃7天。给药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6-E2滴鼻造模,攻毒剂量为5LD50,50μl/只,造模后1h各组继续给药。从攻毒后感染之日起,每组取10只,连续观察14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各组余18只于攻毒后3天、6天、9天计算肺指数,检测病毒滴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毒模型组10只小鼠全部死亡;达菲对照组和扶正除疫组死亡率均为0。攻毒后第9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攻毒后第3天、6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组织病毒滴定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达菲对照组与扶正除疫组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较为轻微,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弱于病毒模型组。结论 扶正除疫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热暑疫全书》全面反映了清代医家周扬俊论治温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从辨明温病与伤寒、阐发温病发生与证治、总结温病危候脉证、细析热病与暑病之异同及阐明疫病发生与治疗等5个方面对周扬俊论治温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医学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现今研究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证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湿热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属"温病"范畴。甘露消毒丹具有清热解毒、芳化淡渗的功效。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甘露消毒丹在防治湿热类疾病方面具有良好优势和发展前景。我们从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旨研究、防治流感的实验研究、对肝胆湿热证研究及对其它湿热类疾病的实验研究等4个方面,总结  相似文献   
17.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4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PBL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认为开展PBL教学法,培训教师、教师设计不良结构问题、周密设计《教师指南》,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4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总结《未刻本叶氏医案》女科医案中叶天士的处方用药特点,如药博方精,淡中见巧;善用经方,灵活化裁;重视二天,善调奇经;调和气血,善用归苓等。总结其特点,有助于更加完善地了解叶氏女科思想,对指导临床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温病学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运用典型病例、联系专题病案讨论、采取对比鉴别法、利用多媒体和实施PBL教学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20.
吴有性《温疫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传染病有不断新生趋势,面对众多新生传染病,运用中医疫病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古代温疫著作更具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文中对中医疫病学的奠基之作<温疫论>从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剖析了吴有性温疫理论及其医学思想.希望这些理论能为新生传染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