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腰痛三号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TED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同期进行的PTED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腰痛三号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于术前、术后1、6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lilty index,ODI)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以及腰背部功能的改善情况,末次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腰痛三号方"联合PTED治疗后的VAS、ODI评分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腰痛三号方"联合PTE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缓解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4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小切口组),46例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MED组,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M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相对而言,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建伟  宋红浦  林炳远  卢笛  刘宏 《中国骨伤》2010,23(11):865-867
目的:探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18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男11例,女7例;年龄28~55岁,平均35岁;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手术,手术时间在伤后2~5 d,平均3.5 d.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练。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脱位全部复位,无再脱位。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级16例,B级2例。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方便,是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雷钧  宋红浦  张春 《中国骨伤》2009,22(4):249-250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病例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6—73岁,平均43.3岁。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法,切口小于5cm,椎板开窗为2cm×2cm,髓核摘除后,常规探查神经根管并予以扩大减压。术后常规用地塞米松5mg,连用3d,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近期随访(术后2年以内)380例,优308例,良48例,差24例,优良率93.7%;远期随访(术后3年以上)348例,优244例,良48例,差56例,优良率83.9%。近、远期疗效优良率经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结论: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动力内固定融合术对失稳脊柱稳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优越性。方法: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仅作脊柱后路皮肤切开,L2~L4节段椎旁肌剥离)、动力固定融合组(B组,在A组基础上切除L3后部结构后行动力固定融合)和坚强同定融合组(C组,同B组但改为坚强固定融合)。术后24周处死动物,截取L1-L6节段脊柱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固定节段运动范围,然后在MTS 858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刚度测试。A组标本测试完后切除L3后部结构作为损伤组(D组)重复稳定性和刚度测试,B组和C组取出内固定器后重复刚度测试。结果: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活动范围明显减少(P〈0.01),而且在屈伸、侧弯方向上比A组更稳定。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刚度均显著性提高(P〈0.01);B组和C组内固定器取出后与取出前刚度之比的均值分别为85.51%、74.4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力内固定和坚强内固定融合均能恢复山羊失稳脊柱的稳定性,但动力内同定能增加载荷分享。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载荷分享”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推测能增加载荷分享,减少应力遮挡效应。本实验用活体山羊脊柱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模型,进一步比较动力内固定和相对坚强内固定对脊柱后外侧融合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动力内固定能否增加载荷分享,促进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不同单体 粉配比 (1∶2、2∶3、1∶1)的配置对聚合过程和机械力学性质的影响 ;评价 2∶3配置的PMMA对强化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 将PMMA液 (ml)、粉 (g)比例按 1∶2、2∶3、1∶1配比 ,观察其聚合过程及测试屈服压缩强度。各取 13个正常和骨质疏松腰椎椎体 ,进行前屈压缩试验 ,测试初始抗压强度和刚度 ,给骨质疏松椎体经椎弓根注入单体 粉配比为 2∶3的骨水泥强化修复 ,测试强化后的抗压强度和刚度。 结果  3种单体 粉配比的PMMA ,随着单体液相增多 ,混合至出丝时间、混合至面团时间、混合至硬化时间延长 (P <0 0 1) ,而屈服压缩强度下降 (P <0 0 5或P <0 0 1)。骨质疏松组椎体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1598± 53 1)N、(650± 13 5)N/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73 4 0± 671)N、(2 2 75± 2 58)N/mm〕 ,强化修复组椎体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53 4 0± 542 )N、(112 0± 162 )N/mm〕均高于其初始强度 (P <0 0 1)。 结论 骨水泥的单体 粉配比影响体外聚合过程 ,因此进行不同配比的PMMA强化时要掌握不同的注射时机。椎体骨密度与椎体生物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虽然 2∶3配比的骨水泥机械力学性质较 1∶2下降 ,但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建伟  宋红浦  俞雷钧  余琤  刘宏 《中国骨伤》2009,22(10):785-786
目的:探讨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男16例,女64例;年龄65~93岁,平均75岁;按照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32例,Ⅲ型30例,Ⅳ型6例,Ⅴ型4例,均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行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术,术后1d开始被动功能锻练(CPM)和主动运动。结果: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无交锁螺钉豁出、断裂,3例近端螺钉向外退出约0.5cm,均无明显症状。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术后疼痛(9.08±1.19)分,行走(8.85±1.09)分,功能(9.10±1.27)分,运动肌肉力量(9.13±1.18)分,日常生活(8.91±1.07)分,X线评价(9.34±1.09)分。按评分优秀56例,良好20例,差4例。结论: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得当,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仑膦酸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性大鼠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通过维甲酸80mg/kg·天灌胃15天制造实验性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5只,5只经确认骨质疏松造膜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8ml/kg·W,阿仑膦酸钠40mg/kg·W,并分别于2周,4周,6周处死后取股骨给予生物力学测试以了解阿仑膦酸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2周时阿仑膦酸钠不能明显的改善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4周时阿仑膦酸钠能改善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P〈0.05。6周时又变得不明显,但弹性比率明显增加。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增加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止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的治疗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2012年9月将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相结合用于治疗胸腰段脆性骨折,与同期进行的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单纯PKP组比,手法整复结合PVP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在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PVP相结合应用于治疗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的,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节段后凸畸形角度,且相对于PKP费用大大减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