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作为填充材料植入多孔钛周围的组织学变化,但是对于该材料生物固定多孔钛的特点尚未得知。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三维多孔框架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2/2007—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以负压抽吸法在5×10^3Pa的压力下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混悬液5mg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多孔框架复合。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方法:于股骨内髁上段0.5cm处制造直径6mm,高为10cm的圆柱状全壁缺损。对照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实验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填充6,12,24周后取含植入样品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推出测定,测试完毕后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其中在6,12周实验组剪切应力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6周时断裂位置为植入仿生骨-骨界面,金属表面骨组织量较少。12周时断裂面主要发生在植入仿生骨-多孔钛界面或正在重建的编织骨内或编织骨-皮质骨界面。24周时,可以观察到断裂发生在编织骨-皮质骨界面。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能够更好地固定生物假体。  相似文献   
32.
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微循环障碍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志  胡蕴玉  孟国林  袁志  毕龙  刘丹平 《医学争鸣》2006,27(14):1279-1281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骨内微血管内皮表面的超微结构损害和血栓形成. 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前2 d间隔24 h于静脉缓慢注射脂多糖(LPS),每次剂量30 μg/kg;第3~8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次/d,剂量7.5 mg/kg.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kg. 满8 wk时取材前,股骨头压力灌注肝素钠、100 mL/L中性甲醛固定液. 一半股骨头标本制备脱钙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骨坏死情况. 另一半标本制备不脱钙切片,脱掉包埋剂,临界点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软骨下微血管内皮表面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微血管内皮表面凹凸不平,管腔不规则,可见管腔填塞、血栓形成;此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结果一致. 结论: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除原内固定、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并应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0例,全部为无菌性骨不连。断端应用ARBX植骨20例,混合自体髂骨移植9例。结果20例随访1年2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8个月。20例应用ARBX植骨治疗的骨不连中,18例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骨感染发生。结论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避免了原手术方式存在的引起骨不连的内在因素;A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4.
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空洞瘢痕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空洞和瘢痕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术后7、14、21和 28d4组。切断大鼠T9 平面脊髓制备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 术后相应时间灌注取材, 切片行HE、天狼猩红染色以及GFAP (胶质细胞酸性蛋白 )、NF (神经丝蛋白 ) 免疫荧光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算脑膜瘢痕面积, 胶质瘢痕面积, 空洞直径和脊髓残端间距。结果: 脑膜瘢痕面积为 0. 052mm2, 胶质瘢痕面积为 0 .026mm2。脑膜瘢痕面积接近胶质瘢痕的 2倍, 差异显著 (P<0. 05)。脑膜瘢痕和胶质瘢痕主要成分均为Ⅰ型胶原。在胶质瘢痕内可见NF阳性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 而在脑膜瘢痕中却全然没有, NF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脑膜瘢痕。结论:空洞和瘢痕形成了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脑膜瘢痕要甚于胶质瘢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移植桥接脊髓就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仿生人工骨三维多孔框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TCP)]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仿生人工骨与提取的BMP复合制备活性人工骨材料。建立修复兔股骨下端多孔钛周围骨缺损模型,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生物力学研究该材料的生物固定效果及其特点。结果术后6周,实验组样品孔隙内的能谱图上Ca、P元素的峰已经明显。12周时,实验组样品孔隙内部及其周围的Ca、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其中在6周、12周,实验组多孔钛在所有时相点均表现出了比对照组高得多的剪切力(P〈0.05)。结论应用BMP复合PLGA/TCP材料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早期能够更好地形成新骨,促进假体生物固定,说明BMP早期骨诱导作用在假体生物固定方面至关重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创伤性足下垂患者进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后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 选取30名接受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的创伤性足下垂成人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30名同年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足底各分区的峰值压强(peak pressure,PP),触地面积(contact area,CA)和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等指标评估行走状态下术后患者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足在足趾区域的PP,CA和PTI降低,在第五跖骨头、足跟外侧区域的PP,CA和PTI升高.结论 创伤性足下垂畸形患者进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术后的足底压力尚未恢复正常,前足外侧区域有应力过载风险,临床中还需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来恢复正常的足底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BMP2局部成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只2岁雌性山羊施行卵巢切除术,以每个山羊桡骨远端为一个实验单位共18个单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纤维蛋白胶组(FS)、实验组(FS BMP2),每组6个单位。术后6个月,分别在各组桡骨远端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蛋白胶复合BMP2。注射5w后,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量各组山羊桡骨远端的骨密度(BMD);在桡骨远端取活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纤维蛋白胶复合BMP2对去势山羊松质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NS组比,FS BMP2组桡骨远端BMD明显升高(P<0.01),FS组BMD变化不明显(P>0.05);FS BMP2组BMD明显高于FS组和NS组(P<0.01)。(2)FS BMP2组灰度值明显低于NS组和FS组(P<0.01);NS组和FS组灰度值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局部注射纤维蛋白胶复合BMP2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对骨质疏松骨折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pAd-VIA。[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基因VEGF165、ANG-1基因,将得到的基因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亚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载体pTrack-CMV中,构建携带双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Track-CMV-VIA。进而使用AdEasyTM腺病毒系统重组并包装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制备的腺病毒pAd-VIA感染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外源基因VEGF165及Ang-1的表达。[结果]该重组腺病毒质粒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基因序列正确。转染QBI-293A细胞后,可观察到GFP明显表达。重组合腺病毒载体pAd-VIA获得成功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2×1010PFU/ml,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在感染48 h后,培养细胞上清中的VEGF165浓度为(42.5±2.082)ng/105细胞,ANG-1浓度为(16.67±2.08)ng/105细胞,未转染组几乎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VEGF165、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组织工程人工骨血管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安地区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0名,在患者邻居或住在相近社区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0人作为对照人群,填写调查表。由专家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对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折发生的首要原因是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患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P〈0.01),而肌力、视力、经常喝牛奶、经常吃豆制品、经常锻炼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结论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患骨质疏松症、肌力、视力、喝牛奶、吃豆制品、锻炼、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与西安地区髋部骨折的发生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三维多孔复合人工骨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新型三维多孔复合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海洋贝壳牡蛎粉、消旋聚乳酸按一定比例复合,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复合人工骨(CA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并将CAB和纯PLLA薄片浸泡于37℃平衡液中,观测不同时间点CAB和纯PLLA体外降解变化参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制的CAB材料平均孔隙率为85.1%;电镜下孔径测量大小为100~300 μm,孔隙之间的连通较好,孔隙形态、取向规则有序;压缩强度为2.12 MPa;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CAB和纯PLLA的质量损失率、浸泡液pH值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两组各时期的各项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该法制得的CA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体外降解性能表明能满足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