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200、400 mg·kg-1)或生理盐水,评价局部脑血流量变化以及24 h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SD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75、150、300 mg·kg-1)或生理盐水,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缺血范围增加,脑缺氧后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软脑膜血管出现微循环障碍,10、20、30 min 3个时间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减慢。与模型组比较,溶栓胶囊(400 mg·kg-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小脑缺血范围(P<0.05或P<0.01);溶栓胶囊还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不同时间点血液流速和流态(P<0.05或P<0.01)。结论:溶栓胶囊可通过增加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而达到保护缺血缺氧神经组织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方案组(简称联合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与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联合组45例(其中37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药组45例(其中35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38例完试验)以尼莫地平胶囊治疗。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降低收缩压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各证型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组非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阴虚阳亢型和非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值(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应用安全的中西医结合降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祛瘀解毒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祛瘀解毒方,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BODE指数、疾病疗效、肺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价祛瘀解毒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有效率(87.1%)明显优于对照组(60.0%),CAT总分两组均有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信心评分两组均有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BODE各项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祛瘀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4.
背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改善老年ISH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观察中医(降压胶囊)及中西医结合(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模式对老年ISH患者血压、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按标准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延庆县中医院及延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ISH患者2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中医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模拟药)、中西医结合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和西医组(尼莫地平联合降压胶囊模拟药),每组各90例。疗程为4周。主要结局指标:观察各组治疗后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中医组脱落10例(80例完成试验),中西医结合组脱落14例(76例完成试验),西医组脱落5例(85例完成试验)。治疗后各组收缩期血压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收缩期血压明显低于中医组或西医组(P〈0.05)。治疗后各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昼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中西医结合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昼间平均收缩压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NO、血浆6-keto-PGF1α水平均升高,而血浆ET-1和TXB_2水平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降低血浆TXB_2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中医或西医疗法(P〈0.05)。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ISH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降压及相关指标改善等方面具有明显协同增效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方案组(简称联合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与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联合组45例(其中37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药组45例(其中35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38例完试验)以尼莫地平胶囊治疗。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降低收缩压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各证型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组非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阴虚阳亢型和非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值(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应用安全的中西医结合降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角叉菜胶(Ca)、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Ca+Yeast)、角叉菜胶联合脂多糖(Ca+LPS) 3种不同方式,筛选并建立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组、Ca组、Ca+Yeast组、Ca+LPS组。Ca组、Ca+Yeast组、Ca+LPS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Ca 10 mg·kg-1。Ca+LPS组于第2天经腹腔注射LPS 50μg·kg-1,Ca+Yeast组于第2天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1。造模后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肛温变化情况;在造模后24 h,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证候宏观评价指标舌象、脉象、黑尾长度,采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检测大鼠尾端血流灌注量,利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值及血浆黏度值,PL-12型血小板功能检测仪检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肺组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化学光栓塞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微血管生成与重构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12.5 mg·kg-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银蜜)低、高剂量组(412、824 mg·kg-1),每组10只。采用化学光栓阻塞微血管法建立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术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前肢抓力测定评价小鼠神经功能;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染色法观察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灶周围区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微血管生成与重构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生成素(ANG)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在显著神经功能缺损(P<0.01),前肢抓力显著下降(P<0.01),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存在明显神经元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形态改变;给药后14 d,与模型组比较,银蜜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改善(P<0.01),银蜜低、高剂量组小鼠抓力均显著提升(P<0.01),银蜜高剂量组小鼠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进一步增加(P<0.05),脑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CD31、ANG、HIF-1α、vWF蛋白表达不同程度上调(P<0.05,P<0.01)。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改善化学光栓塞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运动功能及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灶周围区域微血管生成与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C57BL/6与ICR小鼠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中的品系间差异。方法 设C57BL/6正常组和ICR正常组为5只,C57BL/6模型组和ICR模型组分别设10只,模型组采用相同的MCAO方法进行造模,观察每组小鼠体重变化率、神经行为学、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生存率。结果 ①C57BL/6与ICR小鼠分别于术前和脑缺血后24 h进行统计,体重变化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②C57BL/6与ICR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90.91%和72.72%;③C57BL/6与ICR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④C57BL/6与ICR小鼠的脑指数分别为1.91%±1.34%、2.06%±1.76%,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C57BL/6与ICR小鼠的脑含水量分别为82.32%±1.34%、85.83%±1.76%,两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⑥C57BL/6与ICR小鼠的脑梗死面积分别为13.85%±4.32%、28.18%±8.29%,两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相同的MCAO造模方法均可成功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但在C57BL/6与ICR小鼠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品系间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lderly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EISH)患者血压水平、中医症状、血管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 将135例EISH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组(简称结合组, 给予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胶囊)、中药组(给予降压胶囊+尼莫地平胶囊模拟药)及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降压胶囊模拟药)3组, 疗程为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前后血压水平及症状改善情况, 血清一氧化氮 (NO), 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 PGF1α)以及hs-CRP含量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各组收缩压水平显著降低, 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各组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 ET-1、TXB2、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 P<0.01);结合组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优于中药组或西药组(P<0.05), 改善症状的作用优于西药组(P<0.01);结合组升高血清NO含量及降低血浆TXB2含量作用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案(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降压疗效显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0.
脑片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从电生理学、突触可触性、病理形态学及神经递质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该技术在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抗脑缺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