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青 《护理研究》2007,21(23):2123-2124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科应用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及腹泻贴佐治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降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干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 95 5例 60岁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统计降压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头痛和 /或头晕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以硝苯地平( 5 .8% )和吲哒帕胺 ( 5 .8% )为最高 ;吲哒帕胺组低血钾发生率 7.8% ;硝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 12 .5 %、9.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组干咳发生率 9.7%~ 17.8% ;受体阻滞剂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 6.5 %。 [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 ,不同的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各异 ,护理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常用检验指标对无明显感染灶儿童急性发热诊断价值.方法 以热程≤7 d,肛门温度≥38℃,年龄≤5岁,且未发现明显感染灶及病态外貌的急性发热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诊断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诊断价值.结果 纳入228例患儿中,严重疾病42例(18.42%),血清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严重疾病组(P<0.01).CRP诊断截点为67.1 mg/L时,诊断严重疾病的灵敏度0.810,特异度0.715;PCT诊断截点0.505 ng/L,灵敏度0.762、特异度0.672;联合两者则特异度0.918,灵敏度0.617.病毒感染组32例,细菌感染组40例,支原体感染组15例,三组间CRP、PCT以及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当CRP诊断截点为38 mg/L,灵敏度0.900、特异度0.813;PCT诊断截点0.450 ng/L,灵敏度0.700、特异度0.812;如果两者联合,则特异度0.965、敏感度0.630.鉴别细菌与支原体感染,当CRP诊断截点为80.75 mg/L时,灵敏度0.700、特异度0.933.结论 CRP、PCT对区别≤5岁且无明显感染灶及病态外貌的急性发热患儿疾病严重度及病原学有一定帮助,且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6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限在上腹部的饱胀不适、疼痛、烧灼感和早饱或伴有嗳气、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不适在餐后出现或加重。本病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1%~29.2%[1-3],因消化  相似文献   
65.
抗磷脂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Hughes等观察到在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自然流产或死胎患者中,多伴有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PL)持续阳性。为表明aPL与临床高凝状态之间的联系,Hughes最早提出了“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这一名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APS相关肾脏损害的重要性与多样性。本文主要就APS的基本特征及肾脏损害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吴青 《护理研究》2007,21(8):2123-2124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科应用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及腹泻贴佐治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半胱天冬酶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304细胞生长周期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3)、半胱天冬酶-8(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0~800μmoml/L)的氯化锰分别处理HUVEC-304细胞24~72h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EVC-304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捌HUVEC-304细胞在,氯化锰半数抑制浓度(IC50)400μmol/L作用24h时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结果氯化锰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HUVEC-304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率为22.34%~90.94%,凋亡率为10.20%~98.73%。氯化锰24hIC50约为400μmol/L,在此浓度下。HUVEC-304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氯化锰能够抑制HUVEC-304细胞的增殖。星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caspase-8、cas-pase-3表达增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蒋成  吴青  蔚芃  张志明  王松 《四川医学》2002,23(12):1274-1275
近年来 ,由于急诊抢救、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提高 ,术后监护条件的改善 ,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对多发伤病人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1,2 ] 。我院从 1996年 2月至2 0 0 1年 5月对多发伤病人骨折 5 1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男 35例 ,女 16例。年龄14~ 61岁 ,平均 38 3岁。本组符合AIS 90版诊断标准 ,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骨折合并颅脑损伤、胸部或腹部损伤。②颅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意识障碍。③胸部损伤包括血气胸或肺挫裂伤。④腹部损伤包括腹腔脏器破裂。⑤骨折包括四肢闭…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干扰素-α联合姜黄素对B-NHL淋巴瘤Raji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干扰素-α(500、1000、2000/L),不同浓度的姜黄素6.25、12.5、25μmol/L)和IC502000U/L的干扰素-α联合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24h,姜黄素IC5025μmol/L联合2000U/L的干扰素-α作用于caspase6、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干扰素-α与姜黄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凋亡蛋白caspase6、 caspase8、caspase9表达显著增高,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干扰素-α与姜黄素联合应用对B-NHL淋巴瘤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生抑制作用,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何江涛  蔚芃  赵吕国  吴青  蒋成 《中国骨伤》2005,18(11):661-662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与钛网植骨重建颈椎稳定性。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9~63岁;病程9个月~3.9年。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2例;钛网植骨加Orion钢板内固定19例。观察椎间隙高度变化,生理曲度变化,植骨融合率及融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23.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Cobb角丢失,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自体髂骨植骨组优于钛网植骨组。术前后椎间高度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两种融合方式近期均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稳定性,但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生理曲度丢失方面髂骨植骨优于钛网植骨。钛网植骨并不具有独特优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