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102.
陈杨  康琪  瞿礼萍  黄倩倩  何俊玲  吴锐  邹文俊 《中草药》2021,52(11):3467-3474
道地药材是我国优质中药材的代表,地理标志是道地药材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缺乏对其保护的实证分析。以《道地药材图典》收载的408种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408种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技术标准曲立、专用标志使用及国际化开发情况,探讨当前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曲议,以期提升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使道地药材中蕴含的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转变为其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瘀证目征改变的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有无血瘀证及血瘀证的轻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血瘀证轻、中、重度和非血瘀证4组的血瘀证积分和目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目征的单个观察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瘀证目征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瘀证及其轻重的有效、客观、简便的诊断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球结膜微血管改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总结职业性铬鼻病(鼻中隔穿孔)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经验.方法 收集该厂铬酸盐生产车间铬及其化合物的监测数据和病例的既往史、职业史以及临床表现.结果 采用按岗位/工种个体采样,16例病例岗位/工种所测铬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0.10~2.38倍.既往诊断3例和新发病17例鼻中隔穿孔0.1~0.6 cm.结论 低浓度铬及其化合物接触仍可导致职业性铬鼻病.企业除在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加大通风、降尘、排毒设施的投入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05.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用药,多长期服用,可见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自1953年Morrow等报道PTU可引起药物性狼疮,1993年Dolman等报道PTU可引起抗中性粒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以来,人们逐渐认识PTU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其相关报道亦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揭示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为中印传统医学交流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统计《中国佛医方剂类编》收载的616种佛医方剂,对方剂的出处、名称、剂型、药味数、功能和主治,以及药物的类别及数量、常用药及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剂来源于《外台秘要》《峨眉神效验方》《竹林女科证治》等43本古籍,始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和清朝收载的方剂较多;方剂分为理血剂、补益剂、清热剂、治风剂、理气剂等19个类别;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药膳、酒剂等22种,其中煮散剂、药膳、吊膏、醍醐方和末药方颇具特色;方剂命名采用"主药+剂型""主治+剂型""功效+剂型"等11种形式;93.32%方剂的药味数在15味以内,66.78%方剂的药味数在8味以内,最多达77味,最少为单味;送服物质有酒、童便、醋汤、石菖蒲汤、桂圆汤、薄荷汤、朱砂末等14种;使用636味药物,其中植物药506味,动物药79味,矿物药37味,辅料6种,另外涉及食材44种,生僻药材26种;用药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当归、姜、地黄、川芎、人参、茯苓、白术、黄芩、白芍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等。结论佛医方剂种类繁多,剂型丰富,植物药占比最高,临床应用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与~(11)C-PIB PET/CT显示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无痴呆健康正常对照(NC)老年人共计69例,各组均行~(11)C-PIB PET/CT显像和血浆Aβ42和Aβ40检测,勾画额叶、外侧颞叶、顶叶皮层、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5个感兴趣的区域,测量全脑和各个感兴趣区域的Aβ标准化摄取值(SUV),分析其与血浆Aβ42和Aβ40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 18.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NC、MCI和AD组Aβ42/Aβ40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逐渐下降,~(11)C-PIB SUVR值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浆Aβ42水平、Aβ42/Aβ40与~(11)C-PIB PET显像SUVR值呈负相关(r_(Aβ42)=-0. 461,r_(Aβ42/Aβ40)=-0. 633),血浆Aβ40与~(11)C-PIB PET显像SUVR值呈正相关(r=0. 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相比,各脑区11C-PIB SUVR值逐渐升高,回归分析表明,额叶、外侧颞叶和楔前叶/后扣带回~(11)C-PIB SUVR可由血浆Aβ42/Aβ40比值预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顶叶和后扣带回的PIB结合与Aβ42/Aβ40比值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Aβ42/40比值可预测脑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11)C-PIB PET Aβ沉积量与血浆Aβ42/Aβ40比值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成机制、诊断意义及治疗特点等方面,对温病“微观血瘀”证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毒”是温病血瘀的病理核心。并认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如凝血因素,血液动力学检验,可在微观阶段诊断温病血瘀,对于温病过程中仅见“微观血瘀”而无宏观血阏征象者,提出治疗上应早用化阏之药,以防微杜渐,所转病势。  相似文献   
109.
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管玫  陈泽莲  潘晓鸥  唐尧  扬洋  吴锐 《中国药房》2004,15(7):428-430
目的 :研究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中国药学文摘》2001年~2002年收载的有关中成药ADR的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始文献 ,筛选符合ADR判断标准的病例 ,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探讨中成药ADR发生的规律与特征。结果:638例ADR病例涉及256篇文献76种中成药 ,其中以双黄连注射液的ADR最多 (87例 ) ;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最多,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 ;ADR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段;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30分钟内 ;约92 %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中成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慢性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病程超过半年,肝脏组织病理学呈现慢性炎症的疾病。我们对21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中医分型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的临床发病规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