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增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表达,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正常状况和应用植物凝集素(PHA)及地塞米松(Dex)后,CD40L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SLE患者CD40L的表达水平和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CD40L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于静止期SLE患者;应用PHA处理24h后,3组PBMC表达CD40L均明显增加,但活动期SLE患者增加更明显;应用地塞米松后,SLE患者(活动期和静止期)PBMCs的CD40L表达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改变;SLE患者(活动期和静止期)CD40L的表达水平和SLEDAI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CD40L在SLE患者PBMCs的表达增加,和疾病活动度有关;其受PHA和Dex调控,在SLE发病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复合性疾病 ,我们以SLE模型之一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小鼠为对象 ,以探讨TH2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小鼠模型。取 2 4只模型动物 ,分别于 0、8、10、12周处死动物 ,分离血清 ,同时留取尿液。另设对照组 ,同期处死。测定血清IL 6、IL 10、抗ds DNA抗体含量 ,采用ELISA方法 ,具体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用BUN试剂盒测定血清尿素氮(BUN)浓度 ,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尿蛋白质浓度。资料统计采用One WayAN…  相似文献   
1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检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不同时期,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观察比较在间质纤维化不同阶段,3者的动态变化及关系。 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再分3、7、14、21和28 d共6组,每组6只,于各时点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常规HE、Masson染色,按小管间质损害的特征进行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检测CTGF、TGF-β1和α-SMA表达。 结果: 随梗阻时间的延长,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28 d间质已基本被纤维化组织所代替。随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CTGF和α-SMA表达逐渐增加,两者与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CTGF与α-SMA的表达之间也呈正相关。TGF-β1表达在7-14 d达高峰后,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 结论: UUO致CTGF表达增加可能与TGF-β升高有关,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附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48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分布特点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氏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0 .0 5 ) ,浆膜炎、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血液系统损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抗双链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了解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该文通过352例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与424例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病人相比较,结果发现,抗dsDNA抗体阳性组比抗dsDNA抗体阴性组C3、C4降低明显(P<0.01)。另外抗dsDNA抗体阳性者,WHOⅢ、Ⅳ型多见(P<0.05),WHOⅢ、Ⅳ型是通常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抗dsDNA抗体阳性的病人LN的发生多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病人(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的病人中抗dsDNA抗体水平高者比抗体dsDNA抗体水平低者更易患LN,提示抗dsDNA抗体阳性是LN活动的很可靠的指标,抗dsDNA抗体阳性者,多有肾损害,特别是其滴定度高者,常有LN。  相似文献   
17.
何玲  邱皓  叶任高 《中国医刊》2001,36(3):51-51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叶任高教授自拟的“肾衰方”对 2 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治疗研究 ,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按CRF诊断标准及分型[1] 选择CRF第二、三期 ,即血肌酐 1 86~ 70 7μmol/L为研究对象。1 2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 9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4 5岁 ,病程平均 1 6 5± 7 9个月 ,其中慢性肾炎 1 5例 ,肾病综合征(NS) 7例 ,梗阻性肾病 3例 ,尿酸性肾病 2例 ,糖尿病性肾病 (DN)…  相似文献   
18.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及PBMC中IL-1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细胞因子及其网络在狼疮肾炎(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同健康正常人群相比较,LN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变化;而其变化谱又不同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更重要的是,细胞因子的变化还与LN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AT2R转染表达促进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对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转染培养的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细胞表达率,RT-PCR方法检测AT2R,bcl-2和bax mRNA表达,肾间质纤维母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 构建的AdCMV-AT2R转染培养肾间质纤维母细胞表达率为90.6%。AT2R峰值表达时,其凋亡发生率较末转染组增加3.2倍(P<0.01),bax表达增加76.3%(P<0.05),bcl-2则无明显变化,TUNEL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组出现大量凋亡细胞。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增加体外培养肾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凋亡,这对延缓肾间质纤维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符合SLE诊断的52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2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32例(6.1%),其中75%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4例出现黄疸;狼疮性肝损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ib-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肝损者,而AN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