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卢斌 《北京中医药》2010,29(2):F0002-F0002
2010年1月21日,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召开“首都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科技攻关奖励大会”,隆重表彰在首都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位中医专家,给予每位专家10万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44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经电针和作业疗法治疗后,6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43.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44.
对较常见的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来源进行分类, 有利于更好地规划膝关节畸形的矫形方法、匹配假体与修复软组织。在分析临床典型病例的基础上, 结合分类标准在实际临床中的可操作性进行甄别, 建立合理的膝关节外翻畸形形态学分类, 对掌握外翻畸形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有重要意义。按畸形来源和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分类方法, 可将其分为传统型膝外翻畸形来源分类和新型膝外翻畸形来源分类。两者虽均着重突出了外翻畸形的骨性特点和软组织情况, 但有较大区别。传统分类通过股胫角、外翻角等进行划分;新型分类以机械角、解剖角、股骨远髁角等进行划分。膝外翻畸形来源一般具有复合性, 传统分类不能完全反映外翻畸形的畸形来源和软组织的张力状态, 而新型分类, 尤其是基于解剖角外翻畸形的分类不仅可反映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形态解剖学细节, 还可反映决定膝关节稳定性的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及局部软组织应力状态。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包括膝关节周围截骨和全膝关节置换术, 前者重在矫正关节外畸形, 无需对韧带进行过度修复, 而后者重在力线修正, 是终末期外翻畸形的最终治疗方式。数字化技术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5.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病情复杂,迁延难愈。西医治疗具有局限性,疗效欠佳,中医从风治肾病自古即有论述,历代医家将其承继并延伸,现对基于此理论所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从风论治肾病理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46.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对db/db小鼠胰岛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6周依折麦布或安慰剂灌胃治疗,同周龄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投药6周后行糖耐量试验后取胰腺,进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另采用离体胰岛灌流系统测定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结果 依折麦布组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同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糖负荷120 min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低于db/db对照组(P<0.05),AUCINS0-30高于对照组(P<0.05).离体胰岛灌流结果显示依折麦布组胰岛第一时相分泌得到改善.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强度依折麦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依折麦布能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第一时相分泌,保护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47.
1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的原理 四本硼酸钾重量法是目前土壤、肥料中钾养分测试应用最广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四苯硼酸钠与待测夜中的钾离子反应,生成本苯硼酸钾白色微细沉淀(沉淀剂用量大于理论值1.5~2倍).  相似文献   
448.
目的:测定非感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感染性恶性黄疸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毒素(ET)含量变化,分析TNF与患者肝功指标间的可能关系及TNF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该研究共分3个组,观察各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透明酯酸(HA),总胆红素(TBi1),ET及TNF变化,结果:各个指标B,C组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除TBil外C组亦较B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血浆TNF含量升高,可能是引起是肝脏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机体内毒素水平升高可能是TNF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9.
前交叉韧带损伤(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之一。损伤病因多种多样,给临床早期及时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步态分析通过提供客观准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及时反映肢体的功能变化。本文系统性回顾前交叉韧带损伤步态分析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正常步态的特征,同时从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治疗方式、手术重建后康复指导等各个方面,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步态的特征进行综述,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步态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50.
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逐年增高,是一种高致残率的骨科疾病,探索其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案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关节置换等日趋成熟的手术技术帮助广大患者提高了功能恢复质量,但是如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预防疾病进展,从而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仍然困扰着广大学者。近年来,细胞治疗在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外泌体在组织修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当前外泌体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临床中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防治领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对其临床应用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