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1.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I/R)不同时期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将大鼠分为青年假手术组、老龄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又分为I3h,I/R6、12、24、72和144h各时间点组。采用免疫组化、酶谱与反向酶谱分析等方法测定各脑微血管结构、基底膜Ⅳ型胶原、层连蛋白(LN)和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变化。结果与青年假手术组比较,老龄假手术组Ⅳ型胶原、LN表达增强。随着I/R时间的延长,老龄与青年大鼠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和LN表达递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Ⅳ型胶原(I3h、I/R6h、I/R12h)、LN(I3h、I/R6h~24h)、t-PA(I/R6h~24h)、u-PA(I/R12h~144h)表达增强,PAI-1(I/R12h、I/R24h)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另外,PAI-1的反向酶谱分析比较,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规律基本一致。结论随着增龄,大鼠脑微血管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LN增加。在脑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方面,老龄大鼠较青年严重,其损伤的特点与纤溶酶原激活系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探讨回药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高、中、低剂量组(29.2,14.6,7.3 g·kg-1);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各组根据时间点分为3,7 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制备气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于4周证候模型完成,给予大鼠ig给药4 d(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精神状况、体重、进食、舌质变化及排便情况;心脏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脑组织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通过宏观表征的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出现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候,说明证候模型复制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偏瘫样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P0.0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及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较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里奴思方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并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尤以扎里奴思方高剂量7 d组作用显著(P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及有效部位大黄苷元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与标准药物阿斯匹林及尼莫地平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7组,12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8mg/(kg·d)、阿司匹林组20 mg/(kg·d)、大黄苷元(由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提供)25.92 mg,51.84 mg,103.68 mg/(kg·d)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用药组大鼠均于造模前4天开始灌胃,连续用药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测定神经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血栓长度和湿重及干重.结果84只大鼠在制备模型过程中死亡16只,进入统计分析大鼠68只.①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均有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尤为显著(P<0 01).②各用药组大鼠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其中以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的降低显著;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均较阿司匹林组和尼莫低平组显著降低(P<0.01).③各用药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模型组大鼠延长(P<0.01),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51.84 mg/(kg·d),25.92 mg/(kg·d)组的延长明显;各用药组大鼠的纤维蛋白原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黄苷元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栓重量和长度,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减少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以大黄苷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4.
刘敬霞教授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经验,认为颈动脉斑块形成大体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年老体衰,肾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亏虚,经脉失养,血液凝滞所致脉道闭塞不通,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血脉,脉道闭阻不通,治以祛风散寒,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将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辨证论治,病案举隅四方面对刘敬霞教授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思想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脑脉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移植BMSCs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和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颈内动脉移植B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7d(早期)、14 d(中期)和28 d(后期)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NSE和GFAP、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NSE和GFAP表达明显.脑缺血后7d、14d、18d组NSE表达减弱;7d组GFAP表达增强、14d和28d减弱;7d组NGF表达增强、14d和28d组递减;7d组GDNF表达增强、14d减弱、28d增强.脑脉通7d组大鼠的NSE表达较模型组增强;28d组GFAP表达减弱;14d和28d组NGF表达增强;7d组GDNF表达减弱,14d组增强.移植28d组GFAP,NGF和GDN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与移植组比较,联合7d组和28d组NSE表达增强;7d组GFAP表达减弱,14d增强;28d组NGF表达增强.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呈不同变化特点;BMSCs移植后早期作用并不显著,但后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细胞反应的作用明显;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提前并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上调NGF和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扎里奴思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灌胃给药,于缺血再灌注后1,3,7,14 d取脑,评价神经功能积分,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IgG表达变化。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IgG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 < 0.05),神经功能积分明显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 0.05),IgG表达有所下降,尤以3,7 d明显(P < 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扎里奴思方组脑含水量、IgG表达呈不同程度下调(P < 0.05),神经功能积分增大,尤以3,7 d明显;扎里奴思方3,7 d组与1 d比较,Ig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7 d可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7 d以后血脑屏障通透性逐渐恢复;扎里奴思方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脑含水量及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积分,降低IgG在脑内的表达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抑制有害物质进入脑内,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的发病率较其他人群更高,老年人长期失眠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记忆力和机体机能衰老加速,引发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其他老年人神经精神疾病如脑萎缩、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1,2].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的减退及原有的多种基础疾病,使得常用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减弱和副反应增多,研究具有理想安眠效果的中药新药已成为必然.因此,进行中医药防治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回回药方蜜煎菖蒲对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同回药方蜜煎菖蒲对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血脂水平调节的作用.方法 根据<回回药方>记载制备蜜煎菖蒲方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蜜煎菖蒲组(简称菖蒲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菖蒲组加用蜜煎菖蒲方药;4周1个疗程,用2个疗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C(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对照组和菖蒲组TC较其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菖蒲组TC较对照组降低;菖蒲组HDL-C较治疗前降低(P=0.029);治疗后两组LDL-C均降低.结论 蜜煎菖蒲可降低TC、TG、LDL-C和提高HDL-C,对脂质代谢紊乱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对巢蛋白的结构、功能、表达及在缺m性脑损伤后的表达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其可作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爪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