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5%[1]。其高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使其成为与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并列的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并成为全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和所面临的主要健康卫生问题[2,3],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  相似文献   
2.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回顾分析近年藤类单味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临床应用体会,并结合现代医学,明确其在治疗中风等脑病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指出对藤类中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发展方向的探讨,可为中风的中医提供治疗思路,为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及有效部位大黄苷元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与标准药物阿斯匹林及尼莫地平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7组,12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8mg/(kg&;#183;d)、阿司匹林组20mg/(kg&;#183;d)、大黄苷元(由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提供)25.92mg,51.84mg,103.68mg/(kg&;#183;d)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用药组大鼠均于造模前4天开始灌胃,连续用药4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测定神经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血栓长度和湿重及干重。结果:84只大鼠在制备模型过程中死亡16只,进入统计分析大鼠68只。①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均有显著降低(P&;lt;0.01),其中以大黄苷元25.92mg/(k&;#183;d)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尤为显著(P&;lt;0.01)。②各用药组大鼠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其中以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苷元25.92mg/(kg&;#183;d)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的降低显著;大黄苷元25.92mg/(k&;#183;d)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均较阿司匹林组和尼莫低平组显著降低(P&;lt;0.01)。③各用药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模型组大鼠延长(P&;lt;0.01),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51.84mg/(kg&;#183;d),25.92mg/(kg&;#183;d)组的延长明显;各用药组大鼠的纤维蛋白原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25.92mg/(kg&;#183;d)组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明显(P&;lt;0.01)。结论:大黄苷元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栓重量和长度,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减少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以大黄苷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脉通联合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及其对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 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进行溶栓。动脉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各模型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均较假手术组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溶栓组、联合组各时间点bax和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表达上调;各组6 h和9 h较其3 h 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除脑脉通组外各组9 h较6 h组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减弱;联合组较单一用药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6 h和9 h组bax及caspase-3表达减弱、bcl-2增强。结论脑缺血损伤可引起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和抑凋亡基因表达下调,神经细胞凋亡发生,该变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脑脉通及溶栓治疗均可阻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但以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尤为理想,通过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发挥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黄有效部位保护大鼠脑缺血损伤作用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筛选抗脑缺血损伤的大黄有效部位。方法 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4小时 ,进行大鼠神经症状评分 ,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增高 ,病理损伤明显、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 ;大黄粉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的神经症状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加 ;与大黄粉组及尼莫地平组比较 ,大黄苷和苷元可显著降低神经症状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 ,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加 ,其中尤以大黄苷和苷元大剂量保护作用显著。结论 大黄苷和苷元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临床中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坚持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指出“虚”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始动因素,“瘀”“痰”“毒”“风”相互胶结为继发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在治疗中遵循益气活血、祛风涤痰、解毒开窍等治疗原则,在用药中尤重视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当归、三七、生地黄、葛根、醋柴胡等.在用药的特点上,用药轻灵与质重并举,旨在升清、降浊共存,重用补虚药,并善用祛风药、对药及藤类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苷元联合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肺胃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2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60只、尿激酶组60只、大黄苷元组60只、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6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根据缺血后动脉用药时间又各分为3,6,9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20只。②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③各组大鼠均于术前4d灌胃用药,大黄苷元组、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用大黄苷元灌胃(灌胃体积为每100g大鼠1mL),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尿激酶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动脉用药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6,9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给药,尿激酶组与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用尿激酶(用药体积为20μL),模型组和大黄苷元组区域动脉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④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颅内和胃出血率、脑和肺组织含水量、肺和胃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因麻醉、操作等原因死亡及剔除大鼠156只,进入结果分析104只。①颅内和胃出血率:尿激酶组9h大鼠颅内出血率较模型组高(66.67%,28.57%,P<0.05);尿激酶组9h脑和胃出血率较3h高(脑:66.67%,18.75%;胃:41.18%,17.65,P<0.05);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9h颅内出血率较尿激酶组9h低(P<0.05)。②脑和肺及胃组织病理改变:各模型组大鼠脑、胃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各用药组脑和肺组织分别较相应时间模型组减轻;各组脑、胃和肺组织损伤9h均较其3h明显;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9h较相应时间点尿激酶组和大黄苷元组损伤减轻(P<0.05)。③脑和肺组织含水量:各模型组脑和肺组织含水量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尿激酶组和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各组9h分别较其3h脑和肺含水量增加(P<0.01,P<0.05);大黄苷元 尿激酶组6h脑组织和9h肺含水量分别较尿激酶组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后延迟溶栓治疗可引起大鼠脑和胃出血率增高、脑组织和肺组织水肿加重,脑和肺及胃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大黄苷元联合溶栓可降低脑出血率,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降低脑和肺组织含水量,对脑缺血肺和胃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近年国内外老年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反应的文献资料,回顾老年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反应的研究进展,发现老年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神经元细胞反应形式多样和易损性增加,胶质细胞活化增强和胶质瘢痕形成,神经干细胞活性减弱、内环境和微血管受损,以及神经发生能力降低等特点,并从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反应特点探讨细胞修复的可能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脑缺血大鼠骨髓干细胞动员 (BMSCs) 在血液和脑组织的变化及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动员组、脑脉通+动员组,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皮下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CSF);脑脉通灌胃用药.检测大鼠外周血WBC及CD34+、脑组织CD34+变化;观察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面积.结果 模型组大鼠外周血WBC(8.07±1.27)×109/L和CD34+细胞(3.17±0.75)个/μl增加,3 d达到峰值,各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联合组2和3 d外周血WBC、各时间点CD34+细胞均较动员组增加.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D34+表达增强,7 d达到峰值(33.04±2.62)个/μl;各联合组较动员组增强明显.各模型组大鼠神经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增加、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以7 d显著;动员组大鼠7和14 d的上述指标改善;各联合组较动员组的改善明显.结论 血液WBC数CD34+计数,脑组织、CD34+表达均显著显示,脑缺血可引起BMSCs进入外周血并向脑组织归巢,峰值时间存在差异;G-CSF可使BMSCs分布增加;脑脉通使动员后血液和脑组织BMSCs增多、脑组织峰值时间延长,且使其脑保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补土派"李东垣"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经典方剂。刘敬霞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病重视调补脾胃学术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挥,治病不仅重视中医辨证论治,主张健脾益气,温阳升清,亦不忘重视滋养脾胃之阴,以全面培补脾胃之"后天之本",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同时还强调西医的辨病论治,重视参考、借鉴现代医学科研方法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西为中用,中西并用。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