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近年来有关胆囊息肉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单方验方、中成药治疗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满意,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2.
李风梅  俞辉  宋金龙  刘忠民 《广东医学》2013,34(11):1657-1660
目的构建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pcsk9诱导表达条件。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人工合成的pcsk9 cDNA序列。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连接,构建pET-28b-pcsk9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的感受态细胞中,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诱导,获得pET-28b-pcsk9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b-pcsk9重组表达载体,其最佳表达条件为菌液光密度值取0.6,诱导温度取30℃,诱导剂终浓度取1.0 mmol/L,诱导时间取8 h。结论该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中可有效地表达,对诱导所用的温度和时间相对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与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后存活24 h以上,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成年患者;排除各种疾病终末期、外伤所致心脏停搏.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d、7d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秩和检验及逻辑回归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初始乳酸值及6h乳酸清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42例患者符合标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分别存活23人(54.8%)和14人(33.3%).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和6h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自主循环恢复后7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OR=2.143,P =0.028)和6h乳酸清除率(OR=0.887,P=0.040)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与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心搏骤停患者恢复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6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的PIGF水平,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血清PIG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之间的相关性;以cTnI0.03ng/ml和0.1ng/ml为分界值,将冠心病组分成冠心病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PIGF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IGF水平为(11.55±3.10)ng/ml,高于对照组的(5.81±2.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G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冠心病Ⅱ组和冠心病Ⅲ组血清PIGF水平分别为(13.12±2.45)、(14.62±3.25)ng/ml,与冠心病Ⅰ组的(9.10±2.31)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心肌受损之间存在相关性,PIGF水平与冠脉梗塞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为运动干预脑健康及预防脑老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不进行运动干预的对照组和每天进行15、30和60 min的小、中、大游泳运动负荷的实验组,实验8周后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对中国广东地区冠心病(CAD)患者和健康个体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西布曲明9a型(PCSK9)基因E670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分析其在CAD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分布,以及与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结论采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AD患者血液标本16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180例,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CSK9基因E670G位点SNP,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水平采用酶法测定。结果中国广东地区CAD患者和健康人群在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TC、LDL-C、H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患者组中AA和AG基因型之间LDL-C、HDL-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670G携带者比较,670G携带者血LDL-C水平增高,血HDL-C水平降低。AG基因型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高于AA基因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与血LDL-C、HDL-C水平,以及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表达梅毒螺旋体Gpd蛋白,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PCR扩增Gpd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ET-28b-Gpd,将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DE3)并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利用质谱和免疫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以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法,并检测20份TPPA阳性和20份TPPA阴性血清去评价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结果 PCR扩增出约1.1 kb的Gpd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b-Gpd.表达的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41×103,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40%.质谱和免疫印迹分析证实重组蛋白为Gpd蛋白,并能够与梅毒患者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间接ELISA法测定TPPA阳性血清和TPPA阴性血清的符合率分别为95%(19/20)和100%(20/20).结论 重组Gpd蛋白能够与梅毒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是一种可潜在应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新抗原.  相似文献   
68.
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救治困难.目前治疗主要是通过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清除血液中毒物、清除自由基、糖皮质激素预防肺纤维化、加速毒物排泄及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治疗.笔者成功救治并随访2年1例致死量急性百草枯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应用EP10-A初步评价XI-921型电解质分析仪的多方面性能.方法 依照《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EP10-A)》,使用欣越华XI-921型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钾.按要求每天对高、中、低定值样本进行测定,计算偏差、总不精密度,及其截距、斜率、非线性、互染率、漂移性,并进行t检验.结果 偏差:高值0.036 mmol/L、中值0.058 mmol/L、低值0.047 mmol/L.总不精密度:高值0.65%、中值0.37%、低值0.50%.截距:0.083 mmol/L(P<0.01).线性:0.992(P<0.01).互染率:-0.036 mmol/L(P>0.01).非线性:-0.019(P>0.01).漂移性:0.001(P>0.01).结论 使用该仪器测定血清钾,偏差、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妹的线性关系,互染率较低,稳定性很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Dermcidin(DCD)作为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病理确诊肺癌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共31例,用ELISA方法对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DCD浓度作比较;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进行ΔCt值的比较;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DCD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CD的表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ELISA结果发现肺癌血清中DCD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PCR结果显示肺癌组与癌旁组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表明肺癌组织中DCD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也发现肺癌组织中DC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与肺癌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