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缺血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胸痛的临床表现和主诉症状可能差异较大 ,所致的病因也各不相同。在胸痛患者中 ,部分系心源性因素引起 ,特别是急性缺血性胸痛 ,因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 ,若延误诊断和错误治疗常导致严重后果。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正确的处理极为重要。1 缺血性胸痛的概念缺血性胸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导致血栓形成 ,或并存有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冠脉闭塞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亦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它包括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2 缺血性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磺达肝癸钠的效果.方法 连续入选21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磺达肝癸钠),对照组106例(围术期单独应用磺达肝癸钠).对比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帧数(CTFC)计数、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CI术后CTFC得到明显改善;PCI术后24 h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实验组明显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出血发生率不增加.结论 NSTEACS患者围PCI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磺达肝癸钠可改善心肌灌注,减少CTFC、围PCI术期心肌损伤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 方法 将118例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静脉滴注治疗3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12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EDV、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12个月时两组间LVEF、LVEDV、LVE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个月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早期使用新活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观察近期治疗疗效新活素对心肌重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老年高危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随机血糖增高与术后心功能、冠脉血流灌注及1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2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37例,SYNTAX评分≥23分,年龄≥75岁,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入院后随机血糖分为高血糖组69例(随机血糖≥11mmol/L)及对照组68例(随机血糖<11m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及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42.64%±5.29% vs 54.13%±4.31%,P=0.031),BNP水平明显增高(619.53±145.77ng/L vs 489.46±159.63ng/L,P=0.035),hs-CRP水平亦明显增高(26.71±11.28mg/L vs 17.89±9.03mg/L,P=0.023),术后靶血管血流TIMI≤2级者所占比较较高(13.94% vs 2.94%,P=0.030).术后12个月高血糖组MACE发生率(19.35%)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P=0.03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95%CI 1.001~1.043,P=0.009)、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HR=1.74,95%CI 1.005~2.102,P=0.039)、KILLIP≥2级(HR=2.02,95%CI 1.004~2.871,P=0.010)、SYNTAX评分(HR=2.88,95%CI 1.105~2.906,P=0.008)、高血糖(HR=2.09,95%CI=1.011 ~ 2.439,P=0.014)均为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入院随机血糖增高的高危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冠脉血流灌注差,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阳性率差别。[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8月收治的AMI患者357例:其中高龄老年(≥80岁)AMI组32例,老年(60~79岁)AMI组154例、非老年(34~59岁)AMI组171例进行VLP检测。【结果】高龄老年AMI组32例患者中,VLP阳性23例(71.9%);老年AMI组154例患者中,VLP阳性82例(53.2%);非老年AMI组171例患者中,VLP阳性74例(43.3%),三组VLP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VLP阳性179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的27例(15.1%),VLP阴性178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1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1)。[结论]:IAMI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VLP阳性率明显上升。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并检测VLP对预防和避免老年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及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择直接行PCI治疗STEM/患者121例,75岁以上47例为高龄组,同期60-74岁7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直接PCI术成功率、心电图ST段回落、心绞痛改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高龄组、对照组直接PCI术后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7.87%、97.30%,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150%分别为78.72%、72.92%,术后心绞痛明显改善率分别为88.11%、86.49%,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2.12%、2.70%;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A急性闭塞病变行直接PCI治疗时植入支架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且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水肿     
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肉眼可见肿胀时称为水肿。水肿疾病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两大类 ,它们分别由各种不同的疾病所致。全身性水肿最常见的疾病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此外 ,还可发生于营养不良、血清病及内分泌等疾病。如有水肿发生而无明显的、已知的原因 ,称之为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指因心脏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它常是右心衰竭的表现 ,其中较特异的病因有急慢性心包炎、三尖瓣病变等。1 心源性水肿发生的机制临床上引起心源性水肿的因素很多 ,主要由于水钠潴留和静脉淤血而引起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效果。【方法】连续入选167例女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配替罗非班组84名[冠脉造影后经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负荷量10μg/kg,随即0.15μg.(kg.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对照组83名(给予盐水静脉滴注24 h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罪犯"冠脉血管冠脉血流,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心功能及术后180 d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冠脉血流改善明显[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18.11±7.67)比(26.89±8.13),P=0.019];术后7 d替罗非班组患者超声检查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50.03%±7.43%)比(41.01%±8.39%),P=0.041];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替罗非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80 d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11.90%比25.30%,P=0.025)。【结论】女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冠脉血流灌注,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术后180 d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白介素-1β外膜介导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外膜介导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小型雄性家猪16只随机分为2组,开胸手术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对照组(n=8)血管外膜包裹吸附含生理盐水琼脂糖微粒悬液的纸巾;模型组(n=8)包裹吸附含IL-1β2.5 μg琼脂糖微粒悬液的纸巾.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管腔狭窄程度,光镜观察管腔病理学改变.结果:冠状动脉外膜包裹IL-1β血管段发生管腔狭窄,光镜可见病变血管段内膜增殖和炎症细胞聚集现象,外膜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模型组Rho激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问黏附分子-1和统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β包裹冠状动脉外膜介导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粥样硬化病变,上调细胞因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是其主要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体观察通心络抑制猪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16头小型雄性家猪,麻醉后进行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心脏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大小近似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IL-1β,2.5 μg)的纸巾,构建冠状动脉痉挛模型,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经导管冠脉内给予5-羟色胺(5-HT,10 μg /kg)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情况。将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只(12个血管段),单纯喂养专用饲料;通心络组6只(12个血管段),喂养专用饲料和通心络〔1 g/(kg·d)〕,连续喂养4周后停药1周,进行第2次造影并以同样方法进行诱发痉挛实验。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IL-1β的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Ras homologue, Rho) 激酶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其底物肌球蛋白结合亚基磷酸化(myosin-binding subunit phosphorylation,MBS-P)的表达。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2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局部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20%~30%),5-HT能诱发其痉挛。第2次造影显示,对照组1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通心络组2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0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 病理学检查,两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巨噬细胞聚集现象,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管腔狭窄程度及内膜增殖明显减轻。对照组Rho 激酶 mRNA的表达及肌球蛋白磷酸酶(MLCP)的MBP-S水平明显上调,通心络组Rho 激酶 mRNA表达〔(71.5±2.4)%〕被抑制,与对照组〔(98.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心络组MBS-P的灰度值(16633±1390) 明显降低,与对照组(25 818±4 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心络具有明显抑制IL-1β介导的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抑制IL-1β包裹血管段细胞内Rho激酶mRNA表达,减少MBS-P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