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自拟芪莲护肾煎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白细胞诱素-1(leukotactin-1,LKN-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口服,50 mg/次,1次/天,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芪莲护肾煎剂,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肾功能水平变化,监测血清中IL-33、TGF-β1、TIMP-1、LKN-1浓度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74.55%,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尿蛋白定性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红细胞计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33、TGF-β1、TIMP-1、LKN-1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拟芪莲护肾煎剂利于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其起效的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抑制血清中IL-33、TGF-β1、TIMP-1、LKN-1浓度而减少炎症的发生,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病原菌,一直是困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难点问题。我院近几年引进了美国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问,降低了假阳性率,显著的提高了病原菌的阳性率,为指导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实验室的诊断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影响非大量蛋白尿(24h蛋白尿3. 5 g)狼疮肾炎(LN)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LN并且起始24h蛋白尿3. 5 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肾活检时相关临床信息,并行规律随访。对所有患者肾活检时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分,根据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分为病理轻组和病理重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缓解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5例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2. 4±1. 1)岁,其中有随访者共79人。肾脏病理轻组43例,肾脏病理重组52例,病理轻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IgA水平均高于病理重组(P 0. 05),而血氯水平显著低于病理重组(P 0. 05)。随访结果显示,病理轻组患者的远期(大于6个月)累积完全缓解率大于病理重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 219,95%CI:1. 043~1. 425,P 0. 05)、SLEDAI-2K评分(OR=1. 202,95%CI:1. 025~1. 411,P 0. 05)、起始蛋白尿定量(OR=3. 793,95%CI:1. 058~13. 595,P 0. 05)、血清IgA水平(OR=0. 222,95%CI:0. 063~0. 781,P 0. 05)是肾脏病理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龄、高SLEDAI-2K评分、高起始蛋白尿定量和低血清IgA水平可能与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的肾脏病理较重相关。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46.
背景: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疗法)是比较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后镇痛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置换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置换后镇痛方案中的止痛效果。 方法:选择26例实施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镇痛药液(包括罗哌卡因200 mg、肾上腺素       5 mg、曲安奈德5 mg),记录患者置换前后静止与活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伤口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胃肠外阿片类药物,置换后1~3 d静息痛和运动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平均为2.5 d,置换后第二三天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各为45°和55°,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说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该镇痛药物在可减少置换后早期静止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改善置换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且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贴壁不良综合征(dys-seal syndrome,DSS)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收集我科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行食管支架手术患者98例,共置入99枚金属支架。其中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狭窄19例,术前有食管癌放疗病史26例,伴食管-气管瘘34例。结果术后7例患者出现DSS(发生率7.1%)。其中有放疗病史及梗阻上段食管明显扩张患者DSS发生率明显升高(χ2=0.017,0.005,P=0.036,0.013)。经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等营养支持治疗后,1例患者逐渐恢复至进食半流质;1例于原支架上端再次置入较大直径支架,术后症状无缓解,后失访;2例改行鼻饲管置入;余3例内镜下取出支架。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DDS为并发症之一,临床处理预后不良。取出已经置入的支架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应在术前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排除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等有助于DSS的预防。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TFE覆膜支架TIPS术治疗的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 ~ 73岁,平均(53±13)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0 ~10.0分,平均(6.7±1.7)分.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寿命表法绘制术后6、12、24、36、48个月的分流道开通率、术后生存率、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曲线.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共置入支架128枚.支架直径6.0~10.0mm,平均(8.1 ±0.9)mm.其中PTFE覆膜支架104枚,裸支架24枚.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前平均(28.5±5.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8.0±4.5)mm 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1).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周围感染.术后随访0 ~58个月,平均(20±13)个月.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gh评分(6.5±1.6)分,与术前相比[(6.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P>0.05).患者术后6、12、24、36、48个月的覆膜支架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6%、91%、82%、82%、82%,随访期间10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27例出现术后HE,发生率26.5%,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66%;16例出现死亡,病死率为15.7%,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5%、83%、76%、76%、76%.结论 与裸支架相比,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但如何改善术后HE及生存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通常需要接受放疗、化疗、免疫抑制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多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极易并发严重感染[1-2]。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3]。近期,我们分析了2009—2011年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状况,以期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血液病患者感染提供参考。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治疗后应用医用臭氧灌注降低再粘连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4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56支输卵管阻塞;对照组17例34支输卵管阻塞。治疗组在介入性再通术后向输卵管内注入医用臭氧;对照组单纯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所有病例6个月后复查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妊娠率为42.86%,术后再粘连率为7.14%;对照组妊娠率为29.41%,术后再粘连率为26.47%(P〈0.05)。结论医用臭氧灌注可明显降低输卵管再通术后粘连率,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