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中表达的意义及格列齐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应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动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GLP-1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DM大鼠在前4周,坐骨神经即出现形态学改变,且损伤程度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格列齐特治疗8周组较同期DM组损伤明显减轻。DM组与正常组(NC)相比,GLP-1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格列齐特用药组与DM组相比,GLP-1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GLP-1R的表达变化与DM大鼠的坐骨神经病变程度有关;格列齐特可提高GLP-1R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CT血管造影(CTA)检测血管内膜斑块对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效果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行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9例,根据CTA检测的颈内动脉斑块CT值将患者分为钙化组(24例)、非钙化组(25例),采用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并将钙化组分为轻度钙化组(4例)、中度钙化组(12例)、重度钙化组(8例).比较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患者行CAS后的残留狭窄率并分析钙化组患者Agatston分数与CAS后残余狭窄率的相关性. 结果 49支狭窄的颈内动脉行CAS,术后47支血管残留狭窄.钙化组CAS后平均残留狭窄率高于非钙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中度、重度钙化组之间CAS后平均残留狭窄率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Agatston分数与CAS后残留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941,P=0.001). 结论 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是可靠的,以Agatston钙化分数对颈内动脉钙化斑块进行评估,对CAS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 (川芎嗪 12 0mg)、B组 (川芎嗪 2 4 0mg)、C组 (川芎嗪 4 80mg) 3组 ,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总有效率 :A、C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血液流变学 ,与治疗前比较 ,A组 1项、B组 3项、C组 7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川芎嗪治疗ICVD具有临床疗效好 ,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 ,基本无因药物剂量大而出现的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江艳  任明山 《安徽医学》2008,29(5):540-54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定量分析法对65例MS患者和60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MS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患者尿酸水平低于男性患者(P〈0.05);且MS组病程越长,血清UA水平越低(P〈0.05)结论MS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且与性别、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β-巯基乙醇(BME)和大鼠脑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经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和流式细胞仪鉴定。①以1mmol/L浓度BME的含血清DMEM培养基预诱导24 h,再以含5 mmol/L BME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5 h至MSCs神经分化。②使用大鼠脑匀浆上清诱导MSCs,48 h至神经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种诱导方法MSCs培养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MSCs有97.5%表达CD90抗原,1.72%表达CD45抗原。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相比脑匀浆上清BME诱导组细胞形态变化更快。两种方法都可诱导MSCs表达NSE;鼠脑匀浆上清可诱导MSCs表达GFAP。结论MSCs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相比BME,鼠脑匀浆上清具有诱导MSCs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6.
采用醋酸强的松龙及盐酸利多卡因混悬液,于颈5、6夹脊穴实施水针疗法,通过6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P<0.001),说明疗效确切而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MMP-2、MMP-9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表达状况及其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模型.分别采用HE及S-P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全脑组织病理变化及MMP-2、MMP-9表达状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见少量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明显水肿、退变、坏死伴少量炎细胞浸润,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轻度水肿,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对应区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缺血侧大脑以坏死区边缘脑组织表达为甚,且较对侧大脑及双侧小脑明显升高,P〈0.05。结论 MMP-2、MMP-9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包括病灶在内的全脑损害,且可能与临床上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73岁,工人."因左侧肢体无力,反复神志不清8 d"入院.1周前无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伴口角向右歪斜、言语不清.发作性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头向左偏斜,双手摸索动作,两眼注视双手活动;每次持续10 s~1 min不等,每日发作20~30次.发作间期神志清楚,可应答,但言语减少,并出现饮水呛咳.于当地医院按"脑梗塞"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入院前20 d"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6.8℃,R 20次/min,P78次/min,BP 125/78 mmHg.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可见散在片状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言语不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及咽部检查不能配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院1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临床表现、影像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中共查出12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单发84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19例(15例有2个动脉瘤,4例有3个动脉瘤)。1例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动脉瘤,1例合并烟雾病。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15例,占14.6%(15/103)。后交通动脉瘤最多见,占32.5%(41/126)。动脉瘤直径1.5~35mm不等,其中2.0~4.9mm者占61.9%(78/126)。结论 采用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及时诊断颅内动脉瘤并及时血管内治疗,可明显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氧化应激学说倍受关注。急慢性高血糖可引起活性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自身抗氧化能力,便产生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可通过直接损伤和激活各种通路的方式损伤血管和神经组织;另外,氧化应激反应还参与多种代谢紊乱假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在DPN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近年氧化应激学说与DPN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