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晴  薛鸾 《职业与健康》2014,(22):3247-3249
目的系统评价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万方医学网、重庆维普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独活寄生汤"和"类风湿关节炎"为并列检索词,检索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RA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时间区间设定为1999年1月—2014年4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价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软件版本为Rev Man 5.2,采用优势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个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RA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文献中累计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为4.29,95%CI为(2.55,7.20),整体效果检验Z为5.51,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独活寄生汤治疗RA在治疗效果方面较好,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受到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效果评定可能存在小部分偏倚,尚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继续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因医院院区扩大、血液转运时间延长、转运环境生变与工作量增加及其导致的工作(人员)紧张等带来的输血科执行原有发取血规定的困难和挑战,确保血液远程核对发放信息的准确性及临床用血安全,上海市部分临床输血专家及血液管理专家结合数字、智能和远程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发取血远程核对的适用范围及管理细则做了系统研讨,制定了《医疗机构发取血远程核对制度上海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符合现实变化的相应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马晴  马力  王燕 《疑难病杂志》2009,8(6):378-380
在我国肿瘤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占第一位,其中最高的是胃癌,每年新增30多万胃癌患者,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3。其次是肝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25万。近年来大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这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成为医学工作者的目标,而不断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术前2 h口服不同容量碳水化合物(CHO)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胃液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5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常规禁饮组(对照组)、口服CHO 200 ml组(C200组)、口服CHO 300 ml组(C300组)和口服CHO 400 ml组(C400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禁饮,C200组、C300组和C400组术前2 h分别口服CHO 200、300、400 ml。入手术室后,超声测量平卧位、右侧卧位胃窦部横截面积并行Perlas等级评分。常规全麻诱导插入I-gel喉罩后置入多孔鼻胃管抽吸胃液,测定胃液量。记录口服CHO前、口服CHO 2 h后的口渴及饥饿VAS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Y)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400组胃液量明显增多(P<0.05)。与C400组比较,对照组和C200组Perlas 2级比例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200组和C300组Perlas分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口服CHO...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42例。两组麻醉诱导前 10 min分别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首量泵注结束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E组麻醉诱导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持续泵注。S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持续泵注。两组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t1)、打开胸膜后30 min(t2)、拔除喉罩前(t3)、送返病房前(t4)的HR、MAP、SpO2、PaCO2和PaO2。记录t1、t2、t3 时VT、RR。于t0 及术后24 h(t5)时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幻觉、谵妄、噩梦发生情况,口腔分泌物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S组比较,E组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0 时比较,S组t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t1、t2、t3 时SpO2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E组t1、t2、t3时SpO2明显升高(P<0.05),t1、t2、t3、t4 时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P<0.05),t1、t2 时VT明显增大、RR明显增快(P<0.05), t5 时静脉血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幻觉、谵妄、噩梦发生率和口腔分泌物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麻醉前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EV50)。

方法 选择2022年1—8月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65岁,BMI 18~24 kg/m2,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PENG阻滞,定位成功后,于腰肌肌腱后方和耻骨支之间的肌筋膜平面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测定0.375%罗哌卡因EV50,初始给药容量为12.5 ml,相邻容量梯度为1.5 ml。注药后20 min评估镇痛效果,若患肢活动时VAS疼痛评分<4分,视为镇痛有效,则下一例患者容量降低一个梯度;反之,则升高一个梯度,至出现7个镇痛有效-镇痛无效交叉点时结束研究。采用Probit概率回归法计算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的EV50、95%有效容量(EV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0.375%罗哌卡因EV50为8.84 ml(95%CI 7.50~9.85 ml),EV95为11.12 ml(95%CI 9.78~17.09 ml)。

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超声引导下单侧PENG阻滞进行麻醉前镇痛的EV50为8.84 ml(95%CI 7.50~9.85 ml)。  相似文献   
7.
马晴  祖恒  马添雯 《淮海医药》2023,(6):635-638
目的:分析以实景体验为基础健康教育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以实景体验为基础健康教育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2组在干预前1 d和干预后1 d的遵医行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规范化疗(93.10%)、规律服药(68.97%)、功能锻炼(89.66%)、合理饮食(93.10%)情况均优于对照组(75.86%、39.66%、70.69%、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中躯体化[(1.67±0.51)分vs(2.34±0.68)分]、强迫症状[(1.35±0.69)分vs(1.92±0.43)分]、人际关系[(1.81±0.43)分vs(2.54±0.57)分]、抑郁[(1.64±0.48)分vs(2.48±0.52)分]、焦虑[(1.78±0.61)分vs...  相似文献   
8.
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48岁。2004年3月因接触性出血初次就诊。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阴道后壁外侧3点至8点处黏膜僵硬,局部隆起,长度约4cm,左穹窿消失,后穹窿变浅。行活检病理示:阴道鳞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的知晓及服用状况。方法:对甘肃省5个县(市)2008年10月01日~2010年09月30日孕≥28周分娩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对叶酸知识的知晓率、叶酸服用率及规范服用率等指标。结果:调查21962名妇女,收回有效问卷20723份,有效应答率为94.36%。妇女叶酸知晓率为93.85%,服用率为84.92%,规范服用率为22.19%;其了解叶酸的主要途径是人口计生系统宣传教育。结论:甘肃省育龄期妇女的叶酸知识知晓率较高,围孕期叶酸的服用率也较高,但规范服用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残余背痛(residual back pain,RBP)的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45例接受PVP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198例,年龄65~77(71.47±9.03)岁,根据是否发生RBP分为RBP组与无RBP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骨折发生节段、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与术后24 h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Cobb角、椎体内真空裂(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TLF)损伤、椎旁肌脂肪变性、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形态、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ratio,AVHRR)、Cobb角变化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筛选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完成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准确性的判定,另采用Hosmer-Lemeshow (H-L)检验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使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RBP组34例,无RBP组211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节段、BMI、BMD、VAS及ODI、AVH、AVHR、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BP组6例出现IVC,无RBP组13例,RBP组IVC比例高于无RBP组(χ2=5.400,P=0.020);RBP组6例出现TLF损伤,无RBP组11例,RBP组TLF损伤比例高于无RBP组(χ2=7.011,P=0.008);RBP组椎旁肌脂肪变性3-4级为18例,无RBP组为41例,RBP组高于无RBP组(χ2=21.618,P<0.001),RBP组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比例高于无RBP组(χ2=6.836,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IVC (χ2=4.974,P=0.025)、合并TLF损伤(χ2=5.231,P=0.023)、椎旁肌脂肪变性Goutallier分级>2级(χ2=15.124,P<0.001)以及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χ2=4.168,P=0.038)为PVP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ROC曲线得出原始模型AUC为0.816[OR=2.862,95% CI (0.776,0.894),P<0.001],通过200个自举样本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得出C指数值为0.93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曲线与实际概率曲线接近,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χ2=5.796,P=0.670,DCA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在6%~71%时决策曲线位于None线与All线上方。结论: 存在IVC、合并TLF损伤、椎旁肌脂肪变性Goutallier分级>2级以及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为PVP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构建的PVP术后发生RBP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