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78篇
  免费   5613篇
  国内免费   3052篇
耳鼻咽喉   603篇
儿科学   928篇
妇产科学   336篇
基础医学   3514篇
口腔科学   1096篇
临床医学   7127篇
内科学   4775篇
皮肤病学   964篇
神经病学   964篇
特种医学   2211篇
外科学   5718篇
综合类   1642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7021篇
眼科学   658篇
药学   7333篇
  90篇
中国医学   5610篇
肿瘤学   2559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732篇
  2021年   2227篇
  2020年   2104篇
  2019年   1005篇
  2018年   1112篇
  2017年   1617篇
  2016年   1159篇
  2015年   2182篇
  2014年   3045篇
  2013年   3664篇
  2012年   5451篇
  2011年   5895篇
  2010年   5238篇
  2009年   4692篇
  2008年   4797篇
  2007年   4751篇
  2006年   4249篇
  2005年   3347篇
  2004年   2484篇
  2003年   1807篇
  2002年   1452篇
  2001年   1284篇
  2000年   999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硒维生素E和碘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硒、维生素E和碘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影响。方法:先将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和营养性肥胖组,然后将营养性肥胖小鼠分为肥胖对照组、硒组、维生素E组、碘组、硒维生素E组和硒维生素E碘组,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硒、维生素E和碘,10周后检测体重、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下丘脑瘦素、肝丙二醛(MDA)。结果:硒、维生素E和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糖、TC、TG;下丘脑瘦素、肝MDA水平下降。结论:硒、维生素E、碘以及硒维生素E合用、硒维生素E碘合用均能降低肥胖小鼠体重、血糖、TC、TG,尤以硒维生素E碘合用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992.
郑大喜 《卫生软科学》2006,20(5):487-489
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存在着医疗信息分布和掌握的不对称,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医患信任的建立和患者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程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93.
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和分析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用C6/36细胞分离患者血清标本中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通过比对核苷酸序列,分析本次疫情可能的传染源.结果福州市2004年9月中旬起至10月底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所确认的93例病例消长情况基本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相一致.从病例的10份血清标本中分离出6株病毒,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登革热病毒1型,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证明同源性与柬埔寨分离株(DENV-1/KHM/2001;GenBank Accession No.L0904278)最为接近.结论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为感染登革1型病毒所引起;疫情的发生主要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引起.  相似文献   
994.
褐带皮蠊的学名为Supella longipalpa Fabricius,同种异名为Supella supellectilium Serville。拉丁名直译为“有长长触须的”蜚蠊,因此,也有称其为“长须蜚蠊”;而其俗名Brown—banded cockroach,因其成虫翅膀或若虫虫体上均有明显的浅褐色带状横条纹而得名,也有称其为“棕带蜚蠊”。由于褐带皮蠊适应性强,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途径,迁移到南美、欧洲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现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在我国,除台湾地区外,目前尚未发现该种。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比较3种常用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的影响。方法选择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碘伏海绵擦手和碘伏刷手等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都有良好的即刻消毒效果,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方法较碘伏消毒方法对皮肤损伤小。结论在外科手消毒时建议使用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洛阳市中学生艾滋病性行为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中学生艾滋病性行为知识、态度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及性行为健康教育活动。方法2004年9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6个区6所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的1980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性行为知、信、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比例为54.5%;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传播途径不完全知道的比例为38.3%;不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为28.8%;没有与亲友谈论过艾滋病的比例为76.3%,而且91.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中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的书刊、音像制品等的比例为21.7%;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3.4%;中学阶段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1%;80.5%的中学生认为艾滋病及性知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18.9%的中学生希望从父母、教师或专家获得有关艾滋病及性的知识。结论中学生艾滋病及性知识缺乏,尽快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及性行为健康教育。使之安然度过性困惑期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97.
湖北省日本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患病是否呈家庭聚集性。方法2001年湖北省日本血吸虫病抽样调查2210户家庭,其中有539例患有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470个家庭。本研究针对该数据,采用负二项分布以及二项分布进行拟合,如果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或不服从二项分布,则血吸虫病患病呈家庭聚集性。结果利用负二项分布和二项分布进行拟合,所得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2801和0.0007,表明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不服从二项分布。结论血吸虫病患病呈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998.
人造宝石工矽肺肺功能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造宝石工矽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受损情况及探讨与天然宝石工矽肺患者的肺功能差别。方法对人造宝石工矽肺Ⅰ期57例、天然宝石工矽肺Ⅰ期45例和5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两种宝石厂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超标率严重(人造宝石超标率为72.73%,天然宝石超标率为80.00%),人造宝石加工粉尘中游离S iO2的含量(平均为44.85%)明显低于天然宝石粉尘中(平均为90.07%);肺通气功能测定显示人造宝石工矽肺患者肺活量(VC)、用力呼吸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25%~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50%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量(FEF7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VC、FVC、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PEF显著高于天然宝石工矽肺(P<0.05或P<0.01),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天然宝石工矽肺组(P<0.01)。结论人造宝石工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明显,但其损伤程度比天然宝石工矽肺轻。  相似文献   
999.
毒理学机制研究是环境与职业卫生相关疾病控制领域的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毒理学机制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组学”在毒理学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引起界内学者的普遍关注。“组学”,如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mteomics),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具有以“通量化”的优势,但同时具有局限性,不仅在检测成本、定量、标准化等方面尚需完善,在能否回答基因间精细关系等科学问题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某些情况下“组学”概念及技术被不恰当使用的问题,Pognan曾尖锐地指出:基因组学,蛋白质学,毒理代谢组学,希望不是“时髦组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5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结果 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9.97%。对其种群性比、雌鼠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的季节变化及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作了系统分析,5年平均捕获率为4.06%,平均怀孕率为26.97%,平均胎仔数为5.14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40%,每年45月和8—9月出现2次繁殖高峰,5—6月和10—12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结论 黑线姬鼠是该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制时期,化学防制仍是农田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