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82篇
  免费   24213篇
  国内免费   16668篇
耳鼻咽喉   2152篇
儿科学   2972篇
妇产科学   1871篇
基础医学   21093篇
口腔科学   4346篇
临床医学   29728篇
内科学   27079篇
皮肤病学   2358篇
神经病学   9193篇
特种医学   98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8篇
外科学   21953篇
综合类   56501篇
现状与发展   67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1342篇
眼科学   5021篇
药学   27766篇
  294篇
中国医学   20950篇
肿瘤学   15229篇
  2024年   770篇
  2023年   3393篇
  2022年   7386篇
  2021年   11581篇
  2020年   9293篇
  2019年   6426篇
  2018年   6698篇
  2017年   7275篇
  2016年   6283篇
  2015年   10519篇
  2014年   13123篇
  2013年   14183篇
  2012年   20094篇
  2011年   21925篇
  2010年   17330篇
  2009年   14626篇
  2008年   16186篇
  2007年   15603篇
  2006年   14469篇
  2005年   12494篇
  2004年   8385篇
  2003年   7178篇
  2002年   5940篇
  2001年   5305篇
  2000年   4637篇
  1999年   3579篇
  1998年   2131篇
  1997年   2136篇
  1996年   1681篇
  1995年   1572篇
  1994年   1353篇
  1993年   838篇
  1992年   1039篇
  1991年   830篇
  1990年   684篇
  1989年   645篇
  1988年   529篇
  1987年   477篇
  1986年   425篇
  1985年   314篇
  1984年   145篇
  1983年   122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5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与一般医疗建筑设计师的经历不太相同,王冠楠的从业经历可谓“一波三折”。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王冠楠最初入职的是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航天科技保密项目的设计;2003年为了接触市场化的建筑,王冠楠进入建筑大师杨经文的工作室,主要从事住宅与科研办公类建筑的设计,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荣誉,如:2005年的三环新城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工程二等奖;2010年的中国气象局预测中心业务楼获得北京市优秀工程三等奖。2011年初,已小有所成的王冠楠为了寻求更大的突破,加入到以医疗建筑设计见长的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元”),从此踏上医疗建筑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肛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卫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性、高病死率等特点;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最佳救治窗口期短、病情危重等特点,其救治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腔内介入治疗等临床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规范救治流程,本研究对心血管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首诊COVID-1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流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199例。按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Ⅰ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对于影响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可能因素在两组间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再将筛选出来的对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及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部位、肺段切除术、胸膜粘连、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具有多个延长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尽可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利用筛选出十堰的天师栗中高多态性SSR位点评价天师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合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核心种质库。方法 收集十堰地区114份天师栗种质资源,以七叶树基因组为参考,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筛选出高多态性SSR位点,对天师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HPLC测定不同种质干燥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的含量。采用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策略(LDSS),根据遗传多样性保留程度初步筛选出核心种质,并对该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T检验,选择与原种质差异不显著的核心种质为最佳核心种质。结果 筛选出13对高多态性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较小,存在着较大的基因流,114份种质资源未分为不同的亚群,周家坝和辽叶居群间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且周家坝居群娑罗子中的七叶皂苷A及七叶皂苷B含量普遍较高。最终筛选出的核心种质共23份,占总种质资源的20.17%,其中周家坝12份样本、辽叶6份样本、普龄5份样本。结论 将SSR分子标记与主要有效药用成分结合,采用LDSS取样策略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的保存与管理天师栗种质资源,也为当地天师栗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6.
舌癌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后会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炎、口干、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影响生存期,单一方法往往顾此失彼。依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康复基地,杨宇飞教授在国内外调研考察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一种“门诊多学科肿瘤康复模式”,在舌癌康复方面,以患者为中心,以中医肿瘤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共同参与,结合康复科、口腔科、营养科、药剂科等各科优势,形成全程个体化规范序贯康复方案,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在放疗前进行预防性干预尤其重要,使患者能够快速缓解手术和放疗的不良反应,患者获益明显。现取两个典型案例总结其舌癌多学科康复的经验,以期为舌癌的康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 通过阿霉素(Dox)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Liguzinediol对C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Liguzinediol对Dox(腹腔注射,2 mg/kg)诱导的CHF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和心率(HR)的变化;观察Liguzinediol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 Liguzinediol能增加LVSP、+dp/dtmax、ASP、ADP、AP、HR,降低-dp/dtmax(P<0.05~0.01);降低NO、iNOS以及MDA的浓度,同时增强了SOD的活性(P<0.05~0.01);抑制IL-6和TNF-α的生成(P<0.05~0.01)。结论 Liguzinediol可明显改善Dox诱导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70.
Two new 11-methoxyl substituted triterpenoids, named as mimengosides J (1) and K (2), along with seven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Buddleja lindleyan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new ones were evaluated for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damage of SH-SY5Y cells induced by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 (MPP+)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ose may be one of the candidate compositions of Buddleja lindleyana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