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3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611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425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826篇
内科学   602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231篇
外科学   737篇
综合类   196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729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1103篇
  15篇
中国医学   736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CISH)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CISH患者 6 0例 (腹腔镜组 )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 6 0例 (开腹组 )为研究对象。术前B超检测两组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 ,术后两组的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结果 :腹腔镜组 6 0例均获成功 ,与开腹组相比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 ,术后最高体温低 ,术后用药少 ,患者痛苦小 ,住院时间短 ,术后发热率低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CISH具有很多微创手术的优点 ,适合良性子宫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52.
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睾丸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在低期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7月收治睾丸肿瘤患者13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4例,大小2cm×3cm×2cm~9cm×6cm×5cm。临床分期:Ⅰ期11例,均为非精原细胞瘤;ⅡA期1例,为畸胎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cm×2cm);ⅡC期1例,为精原细胞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0cm×9cm)。12例非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保留神经RPLND,1例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行3疗程BEP方案化疗后行保留神经RPLND。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A期2例,其中ⅡC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化疗后分期降为Ⅰ期。13例术后均无肠梗阻、淋巴瘘和体位性低血压。术后2周复查时血AFP和βHCG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8~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8~64个月,平均3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青壮年患者,保留神经RPLND是治疗低期非精原细胞瘤和化疗后降期的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3.
梅芳  曹凯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2):7-10,F002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上皮组织,为重建角膜表面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和方法。方法以等量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的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实验组),种植兔角膜缘组织块,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层,每天记录细胞生长覆盖面积,从生长特性、光镜特征、超微结构特点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方面进行观察检测。结果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上黏附生长增殖,体外培养7d左右即形成单层上皮细胞,2周左右形成的复层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构成角膜上皮组织经检测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组织相近。实验组与对照组(置盖玻片为载体)比较细胞生长覆盖面积第4天至第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组织片可作为眼表重建角膜上皮移植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54.
脑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单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复发率高,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副作用较大,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十分重视除手术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现总结国外文献对胶质瘤的局部治疗作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56.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硝酸甘油包合物中硝酸甘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线衍射分析、薄层色谱等证明该包合物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7.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58.
To investigate the HLA-A, -B allele polymorphism in Han popu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the HLA-A, -B-matched cord blood donors f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be used in other area in China, 5844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Han population donor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ssayed with PCR-sequence-oligonucleotide (PCR-SSO) assay. In Shandong Han donors, 20 alleles at HLA-A locus and 46 alleles at HLA-B locus could be detected as revea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mong the 20 alleles at HLA-A locus, the most prevalent five alleles included A * 02(0.3041), A * 11(0.1443), A * 24(0.1434), A * 30(0.0975) and A * 33(0.0859), while, the alleles with lower gene frequencies included A * 34(0.0006), A * 25 (0.0005), A*66(0.0005), A* 74(0.0004) and A* (0.0001). Of the 46 HLA-B alleles detected, the most prevalent five alleles were B * 13(0.1348), B * 51(0.0713), B * 62(0.0712), B * 61 (0.0676) and B * 60(0.0642); while alleles with lower gene frequencies included B * 77(0.0001), B * 76(0.0002), B * 47(0.0003), B * 42(0.0003) and B * 72(0.0004).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HLA-A, -B gene frequencies in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of Shandong province possess uniqu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mong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the same race origi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same race were less than those among the different rac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HLA-A,-B alleles of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taken in Shangdong province show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 and it might be part of those of Northern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So, it is reasonable for patients of Northern Chinese to receive HLA class I -match transplant of cord blood stem cells for tissue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from Shangdong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相似文献   
59.
His-tag 不影响 RSV 重组蛋白GIF/M2 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 His-tag 是否影响 RSV 重组蛋白 GIF/M2 的免疫原性.方法:PCR 扩增 G1 和 F/M2 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 pET-His 和 pET-DsbA-His 中,转化E.coli BL21(DE3),IPrG 诱导表达,采用 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 His-GlF/M2 和 DsbA-His-GIF/M2,将后者用凝血酶消化,再经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 GIF/M2,将 His-GIF/M2 和 GIF/M2 免疫 BALB/c 小鼠,用 ELISSA 测定抗体滴度,MTT 法测定细胞毒性 T 细胞活性(CTL).结果:两种蛋白在BALB/ c 小鼠中诱导的 RSV 特异性抗体和 CTL 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is-tag 不影响 RSV 重组蛋白GIF/M2 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0.
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13例26侧成人足部标本,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对其中3侧新鲜足标本分别以红黑墨水灌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观察跟骨及其足部皮肤的血供状况。结果: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内、后、上致密,外、前、下稀疏。胫后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2/3皮肤,腓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后上方骨质和足跟底部皮肤,胫前动脉则供应跟骨中央和足背绝大部分皮肤。结论:应根据跟部皮肤的血供选择手术切口。载距突和跟骨结节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