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07篇
  免费   19264篇
  国内免费   11896篇
耳鼻咽喉   1929篇
儿科学   3177篇
妇产科学   1265篇
基础医学   14607篇
口腔科学   3288篇
临床医学   24514篇
内科学   19534篇
皮肤病学   1761篇
神经病学   5833篇
特种医学   69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18305篇
综合类   50411篇
现状与发展   39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20574篇
眼科学   2690篇
药学   24280篇
  237篇
中国医学   16949篇
肿瘤学   10335篇
  2024年   551篇
  2023年   2331篇
  2022年   5612篇
  2021年   7952篇
  2020年   6876篇
  2019年   4287篇
  2018年   4658篇
  2017年   5745篇
  2016年   4449篇
  2015年   8165篇
  2014年   10607篇
  2013年   12333篇
  2012年   17632篇
  2011年   18800篇
  2010年   16014篇
  2009年   14122篇
  2008年   14629篇
  2007年   14278篇
  2006年   13082篇
  2005年   10769篇
  2004年   7570篇
  2003年   6154篇
  2002年   4962篇
  2001年   4160篇
  2000年   3297篇
  1999年   1843篇
  1998年   912篇
  1997年   851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498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21篇
  1962年   19篇
  1958年   27篇
  1957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视力恢复及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HSK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及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清肝明目汤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视力恢复状况、血清微量元素及泪液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视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铁离子、钙离子及铜离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离子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泪液IgA、IgG及C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K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调节血清微量元素的同时增强患者泪液免疫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2.
23.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医院门诊分诊叫号系统设计。从软硬件实现两方面阐述系统整体架构、具体功能和应用实践,指出该系统有助于改善门诊就医环境、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examin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posterior operation on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About 30 patients of Kümmell''s disease with complete image and clinical data treated during June 2004 to July 2013 were conducted with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respectively. Kyphotic Cobb angle, fractured vertebra wedge angle,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eights of fractured vertebra were all measured through x-ra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was determine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operations. The injury and restora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Frankel classification.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operation, whereas group B was posterio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ly, VAS score, kyphotic Cobb angle, anterior vertebra height, and pathologic vertebra wedge angl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patients with Kümmell''s disease receiving modified posterior operation (group B). Similar results were also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oper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VAS and correction rate of kyphotic Cobb angle indicated equivalent effects of posterior and anterior operations. Meanwhile, alleviat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damage was observed in 2 groups. Relevant factor analysis illustr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the severity and improvement rate of pain symptoms with age, medical history,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ertebra heights, kyphotic Cobb angle, and pathological vertebra wedge angle.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nterior approach, modified posterior operation, adopting transpedicular vertebral body grafting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uld produce equivalent effects on kyphosis correction, pain relief, and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Kümmell''s disease.  相似文献   
26.
对当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机构面临的体系不健全、政府投入不充分、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缺失和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的碎片化严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衔接不力、机构内部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以及体系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做了讨论分析,以期进一步分析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及疾控体系的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在改革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儿童肥胖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及其对糖尿病发病情况的影响,为制定针对儿童肥胖症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2年5月-2018年1月期间于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进行体检的83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本组研究对象中肥胖症发生率,并调查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学校性质、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肥胖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将出现肥胖症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以及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36名儿童中,89名存在肥胖症,231名儿童体重超重,516名儿童BMI正常,肥胖症发生率为1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6.415,95%CI:2.714~12.684,P=0.027)、年龄>10岁(OR=9.328,95%CI:2.413~10.152,P=0.003)、居住地在城市(OR=6.413,95%CI:2.748~8.503,P=0.015)、早餐地点在家里(OR=6.349,95%CI:2.692~8.419,P=0.009)、周末活动时间<1 h(OR=14.928,95%CI:4.210~15.384,P<0.001)均是儿童肥胖症的危险因素;观察组FPG及2 hPB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FG、IGT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肥胖症的发生与外界及自身多项因素有密切联系,还可能诱发糖尿病等并发症,临床中应针对诱导儿童肥胖症产生的具体因素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改善肥胖患儿生活质量,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0.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