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安全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780例,总成功率97.8%。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5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82例;房扑15例;房颤5例;特发性室速8例;右室流出道室速、室早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2例。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血胸、气胸、心包填塞、动脉拴塞、3°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特别强调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确标测定位、细心轻巧操作、严谨控制消融能量和时间,术中与术后严密监护,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先天性QT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例因反复晕厥而确诊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病人的心电图 ,其中 16例记录到尖端扭转型室速开始发作的图形。结果 共记录到尖端扭转型室速 14 9阵 ,130阵为间隙依赖性。结论 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速曾经被认为是后天获得性QT延长综合征标志 ,研究表明其在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ARVC诊断标准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腔内电生理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7±13岁;33例表现为心悸、胸闷,11例同时伴有晕厥,2例有家族性猝死史。心电图研究发现10例(28%)出现Epsilon波,29例(81%)右胸(V1~V3)导联QRS波时限≥110ms;在29例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右胸导联分别有16例(55%)出现T波倒置、18例(62%)出现S波升支时间≥55ms;17例(47%)QRSd1/QRSd2(V1~V3导联与V4~V6导联QRS波时间平均值之比)≥1.2;24例(67%)出现室壁阻滞;27例(75%)记录到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9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严重的右室受累。25例行腔内电生理检查,20例诱发出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即刻射频消融成功11例。结论ARVC好发于青年男性,是引起晕厥、室性心律失常和室壁运动异常的重要原因,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时限≥110ms与T波倒置、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为其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QRSd1/QRSd2≥1.2、室壁阻滞、右胸导联S波升支时间≥55ms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慢径改良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访了184例房室结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的AVNRT患者[男性82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48.8±15.2)岁],平均随访时间(32±2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PR间期、心动过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接受随访的本组患者慢径改良术成功率99.5%(183/184),复发率3.8%(7/184),其中术后1周内复发3例,6个月以上复发4例。一度房室阻滞经心电图证实为5例(2.7%),经动态心电图监测为9例(7.6%)。二度房室阻滞2例(1.7%),无一例发生三度房室阻滞。95.1%的患者远期随访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远期随访表明,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痴呆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由于部分房颤呈间歇性发作,且无相关症状,因此容易被漏诊并耽误治疗。近年来长程和远程心电监测设备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房颤筛查工作,并得到一些较大规模研究证实。本文综述了基于亚洲人群的房颤筛查研究结果、目前筛查技术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运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用家猪 7只 ,麻醉后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置入PTCA球囊至左前降支 (LAD)第一对角支远端 ,对堵血流 15 0分钟。观察 :心电图、心肌酶、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  7只猪均完成LAD的封堵 ,2只分别在堵闭 12 0分钟和 2 0分钟后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的 5只猪成功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术后 6周造影复查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4只猪堵闭的LAD远端闭塞。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图形和动态演变过程。cTnI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术后 1小时超声检查出现间隔上部及前壁局部运动异常 ,术后 2周即有室壁瘤形成。结论 运用PTCA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 ,与开胸法相比更接近人体的状态 ,具有创伤小、动物成活率高、生存时间长、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 ,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 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 7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相似文献   
88.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测量左心房压(LAP),研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LAP的变化,探讨LAP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 106例初次行房颤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AF)组(62例)和非阵发性房颤(Non-Paro-AF)组(44例),消融术前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消融术中通过心导管术测量LAP:Paro-AF组先记录初始窦性心律时LAPSNR,其中46例患者诱发出持续时间>3 min的房颤,记录诱发房颤3 min时LAP3min.Non-Paro-AF组记录初始房颤节律下的LAPNon-paro-AF.结果 Non-Paro-AF组LAPNon-paro-AF高于Paro-AF组初始窦性心律下LAPSNR[(21.77±8.72)mm Hg对(14.40±7.77)mm Hg,P<0.01].Paro-AF组LAP3min高于LAPSNR[(18.30±8.62)mmHg对(13.33±6.55)mm Hg,P<0.01],但仍然明显低于LAPNon-Paro-AF[(18.30±8.62)mm Hg对(21.77±8.72)mm Hg,P<0.01].平均随访(14.15±1.75)个月共有32例(30.19%)患者复发,复发患者LAP测量值显著高于未复发者[(23.56±11.30)mm Hg对(14.82±6.06)mm Hg,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LAD)增大、LAP增高和房颤类型是复发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AP和LAD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节律下LAP高于窦性心律下LAP,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LAP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LAP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广泛开展,AF患者选择范围逐渐扩大,而消融策略也更为激进。尽管技术策略渐趋成熟,AF消融导致的其他类型并发症似有下降趋势,但消融术后的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却愈加常见,并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AT的处理和最终治愈已成为导管消融治疗AF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