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总结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21例,全部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Ⅰ期治疗,将右肺动脉移植在主肺动脉处。结果:1例术后18d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1例术前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死亡,其余19例痊愈出院。随访时间自2月至11年,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结论: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发病率低,肺动脉高压进展快,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62.
袁峰  袁荣霞  刘枝成 《河北医学》2013,19(2):193-197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组)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对照组),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评分、两组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6.608,P〈0.01);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3,P〉0.05)。治疗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两相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3.730,P〈O.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1.746,P〈0.01)。结论: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特别是移位明显且不稳定骨折,提倡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63.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8月54例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门诊筛查和术前评估,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且需要手术治疗,未合并严重的心肺基础疾病。患者术日晨空腹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接受手术,术后第2日晨出院,术后1周门诊复诊。结果 54例患者均在日间手术模式下完成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单侧手术时间(43.6±6.2)min,双侧手术时间(80.9±5.3)min,住院时间24 h,住院费用(5696±238)元。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处理后恢复。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者,无阴囊水肿、睾丸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的发生。29例睾丸疼痛不适患者中23例症状改善(79.31%),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44例精液异常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子浓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日间手术模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不同麻醉用药将108例接受腹腔镜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1)2组麻醉诱导前(T_0)、术毕即刻(T_3)时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T_1)、插管后15 min(T_2)的MAP、HR较对照组低,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组ALD、Cor、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D、Cor及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丙泊酚比较,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用于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subsequ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5.8%)患者在术后出现SVCF,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6~30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VCF,将患者分为SVCF组与非SVCF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临床合并症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初始手术节段数及手术前后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PKP术后SVCF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  相似文献   
68.
老李一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喷嚏、咳嗽、流涕症状,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后逐渐发展为和睡眠进食相关的咳嗽、呼吸困难以至窒息等典型的哮喘症状。呼吸科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进行常规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然而,半年里又先后5次因喉部异常发紧、憋气、无法呼吸且入院抢救,而每次毫不例外却被当作"哮喘"治疗。直到最近,才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上市接种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于2017年10-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受种者为研究对象,按0、30 d程序接种疫苗者纳入接种组,不接种疫苗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和接种2剂次疫苗后抗体水平及阳转率。结果 共纳入3 018名8~20月龄的儿童,接种组1 211人,对照组1 807人,经过1年随访,EV-A71疫苗对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为100.00%(95% CI:-66.99%~100.00%)。接种组中124人检测了中和抗体,接种首剂疫苗后60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1.76(95% CI:35.60~49.34),接种后365 d GMT为28.44(95% CI:23.59~34.54)。结论 EV-A71疫苗对于儿童有良好的免疫应答,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较少,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0.
目的:将几何形态测量法引入正畸学,对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方法:对30例下颌后缩患者的头颅定侧位片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最小平方和重叠法、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薄板分析法来评价下颌形态。结果:下颌后缩组的髁突宽度、长度以及升支高度明显较小,说明髁突和升支发育受到抑制。牙槽突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都有明显增加,说明此处有代偿性生长。结论: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定量的对形变加以描述,输出结果也更为直观。并且排除了下颌旋转及位置变化对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使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