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70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3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探讨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进行心肌显像的理想剂量.方法用本研究所自行研制的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对7只开胸犬的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将造影剂稀释为10、20、30倍,分别对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其不同的显像效果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造影剂的剂量在稀释10倍至30倍之间时,均是在触发间歇为1:8个心动周期时心肌显像效果最佳,此时造影剂在心肌组织内达到饱和状态.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心肌显像效果明显减弱,3级显像的比例明显减少,前壁、后壁心肌和心腔内声学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不同剂量的超声造影剂对心肌有不同的显像效果,本实验发现稀释20倍时心肌显像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创无头加压螺钉(headless compression screw,HCS)内固定与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相比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6例,15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A组),18例实施关节镜下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术(B组),23例行关节镜下微创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术(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9.3±8.4)min、(52.2±7.3)min、(61.5±7.8)min,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5±8.7)ml、(34.4±5.8)ml、(35.6±4.9)ml,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胥少汀疗效结果显示:B、C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以及骨折复位优良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26.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和C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术结合HCS用于髌骨横型骨折、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总结了37例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专人护理,合理使用抗抑郁药,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心身康复护理及学习娱乐疗法等。认为早期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此类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实验以移植后3个月、6个月时间超声心动图客观指标评估了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老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6/2006—06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7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9岁,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50%。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的方法,其中2例骨髓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后获得,5例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后分离外周血获得干细胞悬液。将采集的干细胞悬液经0ver-the-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观察自体干细胞动员,培养,采集和回输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移植前、移植后3月、6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和心功能变化,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得到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不大,6min步行距离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6个月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6min步行距离也有明显提高(P〈0.05)。整个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老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客观指标评估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心室间协同性对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QRS起点至主动脉瓣达峰时间(AT)、QRS起点至肺动脉瓣达峰时间(PT)及其差值(dT),射血前期和射血时间及其比值(PEP/ET)等超声指标评价27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及右心起搏患者的心室间协同性;并以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RBBB组dT较其他组均增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BBB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LBBB组和起搏组左心室PEP/ET值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P=0.004)。LBBB组各腔室内径均较其他组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与左心室PEP/ET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602,P=0.000。结论心室间协同性与左室收缩功能改变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36例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36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36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35.5min,术后6~24h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1-2d,术后排尿困难2例。术后1年随访36例,无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的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伴有其它疾病者。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分别对102名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实验1组)、76名急性HBV感染者(实验2组)及1383名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作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将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HLA-DR9、DR12在实验组(实验1组+2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LA-DR8在实验1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P<0.01);HLA-DR13,DR15在实验1组中的频率明显低于实验2组(P<0.01,P<0.05)。结论HLA-DR9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感染;HLA-DR8,DR12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持续感染,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DR15可能有助于宿主对HBV的清除,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对左心室收缩期旋转角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应用斑点跟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脏起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左心室旋转角度异常,初步揭示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时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STI技术对13例安置起搏器者,12例RBBB者和13例正常健康者胸骨旁左心室心尖、乳头肌和基底短轴观的心肌旋转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各节段基底与心尖水平旋转角度之差的绝对值在不同组呈现递减趋势.②在正常组内,下后壁和后间隔心尖与乳头肌水平的旋转角度差值比大于基底与乳头肌水平的旋转角度差值比(P=0.01);RBBB组,下壁和后间隔心尖水平差值比大于基底水平(P<0.05);起搏组内,侧壁和后壁心尖水平差值比大于基底水平(P<0.05).结论 STI技术是评价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心脏起搏和RBBB状态下左心室收缩期室壁旋转角度的异常改变是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变化的力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9.
对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常规MRI无明显脊髓受压征象而动态MRI中整个序列脊髓受压呈现波浪样压迹或念珠样改变的8例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手术治疗.8例患者仅1例因为病程较长(大于2年)、脊髓损伤症状比较严重,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为25%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都在50%以上.术后1个月检查颈椎前凸角较术前减少4.5°~8.6°,3个月后患者去掉颁围制动,颈椎的前凸角逐渐向正常恢复,术后半年检查颈椎前凸角与术前基本相同.结果提示以颈段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并以颈段动态MRI为依据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效果良好;颈椎生理曲度随访半年,结果与手术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