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2.
马尾神经根松弛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是一种特殊影像学表现,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RNRs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但对其发生率、形成机制、临床意义等尚无统一定论。本文从RNRs的内涵、发生率、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RNRs与LSS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几个方面对RNR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两组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 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力作用程度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组中所有病例均行定量CT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骨密度值≤80 mg/cm^3)。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创伤史,分为无明显外力作用组(无明显诱因、无外力作用等)、低能量外力作用组(扭伤、弯腰提重物、扛重物等)、高能量外力作用组(平路摔倒臀部着地、跌倒、撞伤等),统计各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椎体例数及所在的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3组间年龄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椎体数量及所在部位属于计数资料,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3组病例共782例。无明显外力作用组334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14例;低能量外力作用组186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24例,高能量外力作用组262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87例;②3组间年龄、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所在椎体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分割P值,降低检验水准(α’=0.05/3=0.017)。低能量外力作用组分别与无明显外力作用组、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无明显外力作用组与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7);④并且低能量外力作用组中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为66.7%,明显大于其他2组的43.1%和33.2%;⑤提示在创伤史中,相对于无明显外力作用和高能量外力作用,低能量外力作用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更容易导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出现,并且多见于胸腰段椎体。  相似文献   
5.
颈椎动态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6例在常规MRI上显示为前方1个或2个相邻节段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椎动态MRI检查.有15例患者在颈椎动态MRI上表现为多节段脊髓前后方受压,对此15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观察颈椎前凸角变化.结果:15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颈椎前凸角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优者12例,良2例,好转1例.结论:动态颈椎MRI可以更客观真实了解脊髓受压情况.帮助术者更准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及术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及部分危险因素与TGF-β1 -509C/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筛选符合既定相关标准的广西壮族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分为血瘀证组30例与非血瘀证组58例,进行TGF-β1 -509C/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腰椎负荷强度等指标,观察部分危险因素以及部分危险因素和TGF-β1 -509C/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显示广西壮族重度腰椎负荷强度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腰椎负荷强度者的3.911倍(95%CI:1.334~ 1.872)(P<0.05),TGF-β1 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腰椎负荷强度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18.425倍(95%CI:1.767~ 3.693)(P<0.01).[结论]重度腰椎负荷强度很可能是广西壮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TGF-β1 基因-509位点CT基因型与重度腰椎负荷强度累积暴露更易发生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极为少见,国内只有1例报告为马尾神经转移性腺癌但未找到原发灶,目前可以查到的国外文献中仅报道了16例,以肾癌马尾神经转移最多(35.3%).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br〉 目的: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br〉 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遵循组间民族、性别及年龄等相匹配原则筛选180例研究对象,其中120例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组,每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抽取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样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随后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识别蛋白峰信息,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诊断模型,并通过双盲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及通过ExPASy数据库对相关差异蛋白进行蛋白检索。结果与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及健康者各组之间找到11个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个蛋白质呈高表达、9个蛋白质呈低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并验证,其敏感性为86.667%,特异性为94.167%,阳性预测值为88.136%。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由11个差异蛋白组成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五方散外敷结合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统一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08-09~2010-08收治的22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中医药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五方散外敷配合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组(简称外敷组)、腰背部药熨法配合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组(简称药熨组)和五方散外敷结合腰背部药熨法和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组(简称综合组),分别评价三种不同中医药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d与7d外敷组与综合组组间腰背部肿胀及腹胀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后1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熨组与综合组治疗后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外敷组与药熨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有效率均达90%以上,外敷组与药熨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与外敷组及药熨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均有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外敷组出现率最高,药熨组较低,而综合组最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方散外敷结合中药内服、腰背部中药熨烫及功能锻炼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