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269篇
综合类   627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319篇
  7篇
中国医学   318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致盲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CNV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构建针对补体因子B(CFB)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体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CFB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与质粒pRNAT-U6.1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并进行测序鉴定和PCR鉴定.ECV-304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用电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分别转染人ECV-304细胞株,分为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FB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24、48和72 h时细胞的增生值(A)并计算生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变化.结果 PCR扩增的目的片段序列与CFB基因序列完全相符,ECV-304细胞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细胞中GFP呈绿色荧光.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的CF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0.04、0.14±0.02和0.14 ±0.0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05,P=0.00);其中CFB-siRNA转染组CF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不同时间细胞增生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2.99,P=0.00);CFB-siRNA转染组细胞转染24、48、72 h后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3.45±0.01)%、(33.48±0.02)%和(45.49±0.01)%,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G1期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44.4±0.5)%、(25.8±0.4)%和(27.9±0.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8,P=0.00);CFB-siRNA转染组G1期和G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而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从2013年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随机抽取病例14 526份,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5 971份(41.11%),存在不合理用药672份(11.25%)。常见不合理用药有:给药时间不当(20.98%)、无指征用药(16.96%)、剂量应用不当(15.33%)等,最少的表现形式为未做细菌培养(5.51%)和手术期用药不当(5.21%)。结论医疗机构应根据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疾病切实情况,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及给药时机、用量、方式途径,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确保每位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全国受台风影响省份1975—2009年台风导致死亡的时间趋势,为有效制定台风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台风灾害的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和《全国气候影响评价》,将受台风影响省份按台风(首次登陆为12~13级)频次分为高发(10次)、中发(6~9次)和低发(5次)共三类省份,5年为周期统计死亡率。采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对全国1975—2009年台风导致平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台风高发省份共6个,其中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广西台风导致平均死亡率的时间趋势为降低(P0.05);台风中发和低发省份分别为3和7个,安徽省为上升,山东省下降(P0.05),上海市的时间趋势不能确定。其他受台风影响地区由于死亡数据较少,时间趋势不能确定。全国台风所致死亡率也呈总体下降趋势(P0.05)。结论全国1975—2009年台风导致死亡的时间趋势总体上是降低的,因个别年份发生强度相当大的台风故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时间趋势的波动。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了解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不同家畜、家禽中的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家畜、家禽进行带菌状况调查。方法采集中国不同地区家畜、家禽咽拭子,肛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猪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最高为12.91%,其次为犬,携带率为9.80%,两者分离的致病性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73.50%和59.44%。而其他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较低,鸡、牛和羊分别为4.50%、2.78%和0.89%,且主要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分别占100%、94.44%和93.33%。结论首次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调查。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存在较大物种差异和地域性分布特征,猪、犬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而牛、羊、鸡、鸭等主要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于偶然宿主。  相似文献   
75.
患者,男,46岁,2004年5月18日因缺氧性脑病在外院接受治疗,体检:患者入院时为植物人状态,营养差,双肺无湿啰音,X线显示双肺无纹理增粗,腹软,无肝脾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74 g/L,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82,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住院4 d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作细菌培养),体温38.7℃。随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应用亚胺培南25 d(剂量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不详),体温恢复。3 d后,体温又上升至39℃,继续应用亚胺培南7 d,体温无明显下降,遂连续两天采集静脉血送我院进行培养。其分离菌鉴定为念珠球拟酵母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氟康唑治疗12 d,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基因转染后胃癌细胞的体内外侵袭能力的改变及胶原与胶原酶的变化规律.方法将人全长TIMP2cDNA基因构建于改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MT,经基因转染法导入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G418筛选获阳性细胞.利用裸鼠肾包膜下移植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TIMPs/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Ⅳ型胶原表达的情况.结果随着肿瘤移植后时间的延长,瘤细胞侵袭基底膜处Ⅳ型胶原缺失,瘤巢周围MMPs含量丰富.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到SGC7901T2细胞TIMP2mRNA及蛋白活性均高于母系SGC7901细胞,TIMP2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减弱肿瘤细胞的侵袭体内外移动速度.结论MMPs的高表达是肿瘤细胞侵袭的关键因素,而TIMP2基因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现阶段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状况与新生儿乙肝标志物的阳性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检测898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及其新生儿乙肝标志物,并对新生儿HBcAb阳性者进一步作HBcAb-lgM检测。结果所有新生儿均未检测到HBsAg和HBeAg阳性;HBeAb和HBcAb结果与母亲结果高度相关;所有新生儿HBcAb-lgM全部阴性。结论阻断方法的应用使得宫内感染的情况已极少发生,新生儿HBeAb和HBcAb阳性不能作为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标志。  相似文献   
78.
冯皓  王鑫  王文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0):1016-102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 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 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 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 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 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预后患者血 脂水平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1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3.4±6.5岁,男性126例(59.4%),女性86 例(4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8)、入院时NIHSS评 分(P <0.001)、空腹血糖(P =0.014)、HDL-C水平(P =0.010)、血肿体积(P =0.003)及出血破入脑 室患者比例(P =0.015)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低于预后良好组;在女性患者 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1)、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及血肿体积(P =0.023)高于预后良好 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TG(P =0.016)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P =0.020)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患者, 高龄(OR 1.119,95%CI 1.027~1.219,P =0.010)、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373,95%CI 1.188~1.586, P <0.001)和出血破入脑室(OR 3.471,95%CI 1.112~10.832,P =0.032)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女性患者,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254,95%CI 1.078~1.459,P =0.003)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 险因素,高水平的non-HDL-C是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 0.978,95%CI 0.961~0.996,P =0.014)。 结论 血脂水平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存在性别差异。高水平的non-HDL-C是老年 女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一氧化氮(NO)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急性发病期(24h~48h)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5例和正常对照组(NC)30例的血浆ET与CGRP及血清NO的含量。Imrie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者为SAP。结果:SAP患者Imri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MAP患者(P<0.05,P<0.01)。SAP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MAP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比较以及与NC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SAP患者血浆CG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MAP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增高(P<0.001)。AP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SAP与MAP两组患者NO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SAP患者ET/CGRP及ET/NO比值与MAP患者及NC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MAP患者ET/CGRP比值与N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MAP患者ET/NO比值与N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或与SAP胰腺组织的病理性出血和坏死具有密切关系,微循环障碍对胰腺组织具有内源性损伤作用。ET/CGRP及ET/NO比值能较好地反映AP患者病情轻重,可作为评价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王鑫  冯星  吴娟  胡季芳  王颖星  鲁衍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042-1045,1050
目的探讨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多态性在育龄女性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遗传特征对外周血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计生所医院妇科就诊的汉族育龄女性2 651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叶酸水平,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1)MTHFR C677TCC、C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2%、47.9%、18.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1%、42.9%;MTHFR A1298C AA、A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6%、30.5%、2.9%,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8%、18.2%;MTRR A66G AA、AG、G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4%、36.9%、6.8%,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8%、25.2%。(2)MTHFR C677T和A1298C两位点连锁有7种组合,频率最高的是CT/AA(31.9%),没有CT/CC和TT/CC组合。两位点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0.984,R2=0.161)。(3)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的叶酸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的叶酸水平低于CC基因型,TT基因型的Hcy水平高于CC基因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THFR C677T TT基因型发生高Hcy血症的危险性是CC基因型的9.97倍(95%CI:3.81~26.05)。MTHFR A1298C和MTRR A66G不同基因型与血清叶酸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单因素回归分析,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2=0.061,P<0.05),叶酸水平可解释Hcy水平个体差异的6.1%。结论获取了上海市汉族育龄女性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特征,血清Hcy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叶酸水平有关。筛查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并监测Hcy水平对围生期保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