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27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43篇
  2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桑菊饮     
<正>桑菊饮的方剂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药物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用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用,主治风温初起。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分析其性行为与家庭类型之间的关联,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7个地级市4 558名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种危险性行为,隔代家庭和其他家庭男生的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7岁以下、最近一次性行为前饮酒或使用药物和曾经怀孕或使她人怀孕过3种危险性行为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大家庭和单亲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类型的女生中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家庭类型与大学男生危险性行为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3.
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 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 共检测蜱512只,阳性126只,阳性率24.61%。其中吉林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7.00%,黑龙江全沟硬蜱带菌率为20.87%,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为28.0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SSCP分析显示为7种亚型,其中B.garinii分为5个亚型,B.afzelii分为2个亚型。发现有3只蜱同时感染不同基因(亚)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证实B.garinii和B.afzelii基因型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型,并在我国蜱中发现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API0134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机制,采用内皮素诱导建立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及Northernblot方法,观察了API0134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相关癌基因C-sis和C-mpc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API0134能逆转内皮素所致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量增多(对照组为499±92,内皮素组为617±98,API0134组为506±102),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静止期(G0/G1期;对照组为72%,内皮素组为50%,API0134组为60%)进入DNA合成期(S期;三组分别为26%、36%和30%)和有丝分裂期(G2/M期,三组分别为2%、14%和4%),并能逆转内皮素引起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抗原、c-sis和c-mpc的mRNA表达增强。提示API0134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生长因子及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参芪肝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和治疗方式差异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口服抗病毒药物马来酸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芪肝康片治疗,2.1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和92.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和TBI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17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而Treg细胞频率及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Τh17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IL-17水平显著下降,而Treg细胞频率及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4.04%,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参芪肝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与影响Th17、Treg细胞频率及降低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胰头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3D)可视化技术观察血管的变异情况、胰头癌累及的范围、肿瘤与血管关系、胰周肿大淋巴结情况等,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实时手术引导。分析术前规划结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及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 10例胰头癌患者均完成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5.1±59.5)min,术中出血量325(200,450)ml,手术切缘均达到R0切除标准。10例患者的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CA199均比术前下降(P均< 0.05)。术后发生B级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数字化技术适用于胰头癌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脊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SPS)的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PS患者的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结果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8例.17例SPS均表现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性改变,14例累及附件,13例椎体压缩楔变;13例椎体边缘形成不对称软组织肿块,12例软组织肿块突入椎管内,7例包绕椎管形成"围管征";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多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14例表现为"微脑样"征象.病理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由弥漫性密集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几乎没有细胞间基质.免疫表型:17例均表达CD138及CD38,12例表达Kap,7例表达Lambda,11例表达CD79a,仅2例表达CD20.结论SP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有助于与其他单发脊椎肿瘤鉴别,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Ⅰ型与Ⅱb型浮膝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浮漆损伤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56岁,平均(38.5±2.5)岁。其中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2例,压砸伤18例。合并腹部脏器伤7例,胸部损伤10例;颅脑损伤5例及其它部位骨折1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5例。其中左侧38例、右侧12例。FraserⅠ型组30例、Ⅱb型组20例,采用Karlstrom和Oleru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50例平均随访(20.5±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Ⅰ型组与Ⅱb型组的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6.6%和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Ⅱb型组股骨侧采用接骨板,胫骨侧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Ⅰ型疗效优于Ⅱb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接受根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生存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按Dindo-Clavien分级分为无并发症、轻度(Ⅰ~Ⅱ级)并发症、重度(Ⅲ~Ⅳ级).并探讨不同分级并发症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关系.结果 本组17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根治性肝转移灶切除术,其中59例患者术后存在手术并发症.这些患者中37例为轻度并发症,22例为重度并发症.单因素(x2 =8.106,P=0.004)及多因素分析(x2=8.006,P=0.005)提示术后并发症会降低患者总生存.但进一步分析提示重度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无病生存(x2=4.216,P =0.04)及总生存(x2=9.588,P=0.002),轻度并发症并未影响患者无病生存(x2 =1.313,P =0.252)及总生存(x2 =3.199,P=0.074).结论 围手术期并发症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析应用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4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全身治疗、局部清创换药以及封闭负压引流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皮瓣移植修复技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2.5±3.8)d,短于对照组;随访1年无复发情况,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12例患者创面为甲级愈合,6例为乙级,2例为丙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技术在肢体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缺损部位的功能与外观,强化创面愈合效果并加快愈合速度,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