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 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 共检测蜱512只,阳性126只,阳性率24.61%。其中吉林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7.00%,黑龙江全沟硬蜱带菌率为20.87%,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为28.0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SSCP分析显示为7种亚型,其中B.garinii分为5个亚型,B.afzelii分为2个亚型。发现有3只蜱同时感染不同基因(亚)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证实B.garinii和B.afzelii基因型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型,并在我国蜱中发现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共检测鼠473只,69只阳性,阳性率为14.6%;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都检测出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1%、21.6%、30.0%、10.8%和21.4%。结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的鼠中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南北地区鼠的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我国东北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新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了解其基因型及分布.方法应用BSKH培养基从硬蜱中分离菌株,PCR扩增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新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25株,其中11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3株来自黑龙江省,1株来自吉林省.RFLP结果显示其中22株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3株属B.afazenii基因型,1株产生了新的酶切带型,序列测定表明其属于B.garinii.结论东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为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B.garinii为主要基因型.采用5S~23S rRNA间隔区RFLP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时应结合序列分析方法,以保证分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扩增、克隆H9N2 H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H9N2流感病毒种间及跨种传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克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全长均为1.7 kb,ORF为1 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联机检索,与参考毒株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结论成功克隆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序列分析显示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与参考毒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感染率为5.71%。内蒙古、黑龙江、浙江、贵州林区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45%、4.84%、8.00%、7.14%;其中东北林区(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棕背鼠平的感染率为9.09%;浙江林区社鼠的感染率为9.26%;未发现新疆林区鼠感染莱姆病螺旋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黑龙江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而浙江、贵州林区鼠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valaisiana两种基因型。结论东北林区及浙江林区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棕背鼠平、社鼠可能分别是两地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能力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为后期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PPRV(China/Tib/Gej/07-30株)H基因的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进行扩增,纯化回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将测序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PPRV H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通过脂质体介导质粒pCAGGS-H转染DK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证实,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68.8 ku,能与PP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pCAGGS-H在真核细胞内可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斑点热、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IgG抗体。结果牛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8.0%,莱姆病感染率为27.5%,复合感染率为9.5%;羊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9.2%,莱姆病感染率为31.5%,复合感染率为12.8%。结论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广泛存在斑点热和莱姆病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