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疑诊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检查方式将疑诊小肠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胶囊内镜检查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组,分析统计各组病变检出情况,计算检出率,阳性率。同时分析部分病例进行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病变一致率。结果胶囊内镜组检出率89.1%(49/55),阳性率60%(33/55);双气囊内镜组检出率76.9%(103/134),阳性率69.4%(93/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9例患者中,发现胶囊内镜假阴性率为11.1%(1/9),胶囊内镜阳性结果经小肠镜证实率为62.5%(5/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过敏、胶囊滞留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与阳性率,在本试验中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在临床实践中,可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92.
炎症性肠病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改变在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26例,克罗恩病(CD)9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ELISA方法 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10例IBD患者检测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改变.结果 IBD活动期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432.74±389.58)μg/g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145.52±27.12)μg/g和正常对照组(50.66±18.13)μg/g,活动期轻、中、重度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BD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可作为IBD活动性评估和临床治疗有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Smad3和Smad7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UC患者的结肠黏膜及16例正常结肠黏膜(对照组)中Smad3和Smad7的表达.回顾性分析Smad3和Smad7的表达与UC临床分期、病变范围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Smad3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与病变范围无相关性(r_s=-0.192,P=0.141),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_s=-0.283.P=0.029).Smad7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值均<0.05),且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Z=2.097,P=0.036);其与病变范围无关(r_s=0.066,P=0.614),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_s=0.453.P=0.000).相关分析结果提示,Smad3和Smad7在UC中的表达水平间呈负相关(r_s=0.420,P=0.001).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蛋白的异常表达与U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mad7有可能成为反映UC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是否与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有关。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和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对照组(100 mg·kg-1),褪黑素组(2.5,5.0,10.0 mg·kg-1),每天灌肠给药一次(乙酸模型给7 d, TNBS模型给21 d)。检测大鼠结肠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E2,iNOS和COX-2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明显,NO,PGE2,iNOS和COX-2含量显著增加。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结肠损伤,明显抑制NO,PGE2合成并减少iNOS,COX-2含量。结论 大鼠结肠经TNBS和乙酸致炎后iNOS,COX-2,NO及PGE2合成增强,褪黑素通过抑制iNOS和COX 2表达减轻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酸基因测序法技术检测其TPMT基因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2个多态性位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RBC)中6-TGNs浓度。结果:15例患者TPMT*3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首次检测的6-TGNs浓度为 147.31~875.26 pmol/L(8×10^8)RBC,服用相同剂量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结论: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骨髓毒副作用,6 TGNs浓度测定有助于药物剂量的调整,两者联合应用可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骨质疏松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改变,患者常有进食量减低、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多有代谢紊乱和钙、磷等代谢减少,可能导致骨代谢改变,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影响,为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PubMeb、Medline、EMbase、CNKI、CBM数据库中检索1993年1月-2013年12月关于Hcy与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BD患者因反复炎症活动及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主要通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和体内抗凝系统失衡参与IBD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HHcy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IBD患者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受多因素影响.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MME)对小鼠原位结肠癌生长、微血管生成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编码MME基因结构域Ⅰ和Ⅱ的cDNA片段,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ME并转染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MME转染组及对照组小鼠原位结肠癌种植模型,观察重组MME对结肠癌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COX-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wk后,小鼠原位结肠癌的平均体积和微血管密度,空质粒转染组小鼠和未转染组显著高于MME转染组(1151.07±35.91 mm~3,1201.13±42.15 mm~3 vs 384.83±4.76 mm~3.P<0.001;21.87±0.47,22.56±0.71 vs 8.48±0.53,P<0.001).COX-2蛋白水平在MME转染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66±1.22 vs 5.77±1.08,5.84±0.95,P<0.01).结论:转染入小鼠结肠癌细胞的MME基因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和COX-2表达,从而起到抑制原位结肠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MME)对小鼠原位结肠癌生长、微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编码MME基因结构域Ⅰ和Ⅱ的cDNA片段,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ME并转染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MME转染组及对照组小鼠原位结肠癌种植模型,观察MME对原发性结肠癌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重组MME蛋白在CT-26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具有酶活性。MME转染组原发结肠癌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肠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在MME转染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染入小鼠结肠癌细胞的MME基因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起到抑制原位结肠癌生长的作用。MME和VEGF都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平衡可能调控着肿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住院期间行EUS-FNA患者,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08例患者行EUS-FNA,其中74例行胰腺占位穿刺,17例行食管占位穿刺,10例行胃部占位穿刺,5例行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穿刺,2例行直肠占位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2例(1.85%)出现感染,2例(1.85%)出现腹痛,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术后出血、消化道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EUS-FNA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