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比较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去氨加压素和立止血较少手术出血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27例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血凝酶组(A组12例,血凝酶2kU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和去氨加压素组(B组15例,去氨加压素0.3μg/kg,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续记录用药后的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用药后15、30、60、120、180、240分钟测量全血ACT(激活凝血时间)值,记录手术失血量、手术期和术后24小时的尿量。结果 在用药后10分钟,B组动脉平均压低于A组(P<0.05),以后均无明显差异;各时点ACT值无差异;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总尿量无差异。结论 去氨加压素静脉滴注可造成一过性血压下降,而术中对凝血功能、出血量和尿量的影响与血凝酶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对12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外侵程度、术前颈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全组共127例患者,其中上段49例;中段67例;下段11例;Ⅰ期2例,Ⅱ期26例,Ⅲ期99例。 结果127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496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9.3枚;手术时间(325.6±9.3)min,出血量(316.0±18.7)ml。术后7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8%(76/127)病死率为1.6%(2/127)。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40.2%(51/127);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5.9%(71/127),其中,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喉返神经转移显著相关(χ2=0.005,P=0.006)。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5.0±1.9)个月,3年生存率51.8%。其中Ⅱ期中位生存时间(42.1±3.4)个月,3年生存率74.5%;Ⅲ期生存时间(32.3±2.0)个月,3年生存率4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颈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6.2±2.1)个月,3年生存率34.9%;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1.5±2.3)个月,3年生存率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3,P<0.001)。 结论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可提高颈部淋巴结清扫率,同时又能筛选出潜在获益患者、延长生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MRCP)在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可疑病例共93例。93例病例全部经内镜超声检查(EUS),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MRCP)方法进行诊断,前瞻性研究三项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联合两种以上诊断方法,可大幅提高胆总管患者的诊断准确率。EUS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灵敏性为83.8%,特异性73.7%;ERCP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灵敏性为89.2%,特异性84.2%;MRCP对胆总管结石敏感性为93.2%,特异性100%。 结论:MRCP无论在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检出的特异性或灵敏性上,都显著高于另EUS和ERCP方法,显示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首先可行MRCP筛查,阴性者可进一步实施ERCP或EUS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并归纳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GA)组31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31例及阻滞组44例,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阻滞组在麻醉操作时以及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GA组和CS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HR、MAP及VAS评分与CS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液体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方面优于CS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对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具有较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和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状况,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滇黄芩总黄酮(totla flavonoid)对豚鼠心肌组织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影响。方法:成年豚鼠,肝素抗凝后,腹腔麻醉,断头处死,迅速取其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先用无钙台式液灌流10 min,再以Ⅰ型胶原酶溶液灌流心脏,待心脏基本变软后剪取心室部分,制备单个心室肌细胞。分离出的豚鼠心肌单细胞,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钠电流进行研究。结果:滇黄芩总黄酮能可逆性抑制钠电流,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6 mg.L-1(95%的可信限是92~112 mg.L-1)。滇黄芩总黄酮并不影响钠通道激活开放的刺激电位阈值、最大激活电位值和反转电位值,但能使可激活开放的钠通道明显减少,钠离子电流明显衰减,可引出的钠电流在-40 mV处较正常组减少45.6%。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不影响钠通道激活曲线:对照组与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0.4±1.7)mV和(-50.1±3.1)mV(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可影响钠通道失活曲线,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对电压依赖性稳态失活钠电流会引起一个大约12 mV的负向漂移,延缓失活钠通道的恢复:对照组与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V1/2分别为(-69.4±1.6)mV和(-79.3±3.2)mV(n=7,P<0.05),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斜率分别为(-8.2±0.9)mV和(7.1±0.7)mV。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也可影响失活钠通道的恢复,使钠通道的复活时间常数显著延长:对照组和106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时间常数分别为(15.6±6.3),(29.8±14.8)ms(n=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滇黄芩总黄酮可阻滞豚鼠心肌细胞钠通道,是稳定的豚鼠心肌组织钠通道阻断剂。  相似文献   
86.
彭林 《西南国防医药》2014,(3):348-348,F0003,F0004
我部担负着驻滇部队部分新兵入伍的集训工作,在集训期间,卫生队主要负责新兵的健康体检、日常门诊和定期巡诊等卫生工作.由于我部地处城乡结合部,营区周围环境复杂,再加上新兵训练营人员的高流动性,刚入伍新兵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入伍后紧张、严格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新兵的身心健康[1].为了准确掌握集训营新兵门诊疾病谱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就2012年我部690名新兵在入伍集训的3个月内的疾病谱进行了调查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定不同剂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筛选双柏散外敷的最佳剂量。方法:本研究对符合方案数据分析的250例急性胆囊炎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34例和双柏散治疗组216例,后者根据不同的外敷剂量又分为50 g组28例、100 g组163例和200 g组25例,观察各组症状总分变化,右上腹痛、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变化,以及疗效与不同外敷剂量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右上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时间增加,各不同剂量组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天各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间右上腹痛缓解、腹部压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200 g组右上腹痛、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明确,200 g为合适的外敷剂量。  相似文献   
88.
贾贤杰  邓睿  尹芳  彭林  张开宁 《生殖与避孕》2010,30(10):691-695,664
目的:了解云南省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IUD放置服务管理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3个县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情景分析法收集与IUD放置服务及其管理的相关数据及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3个县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作为农村育龄妇女最易获得服务的机构,承担了大量IUD放取工作。其管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但3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所IUD放置服务的管理总体尚比较粗糙,且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间管理水平差异显著。结论:情景分析法可以对生殖健康服务及其管理提供全面、丰富和细致的信息。开展试点和研究,提高西部农村IUD放置服务的管理水平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HAst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37份,用ELISA进行HAstV抗原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HAst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0%(25/837),与轮状病毒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7%(6/837);96%(24/25)的HAst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其中小于6月龄的患儿占HAstV阳性标本的48%(12/25);HAstV感染主要集中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21例接种的HAstV抗原阳性的标本中,由RT-PCR成功检出11例,经测序确证均为HAstV-1型.结论 HAstV是天津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型别以HAstV-1型为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作用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妊娠40-60天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组(T组)各80例.P组单纯用丙泊酚静注,根据需要追加,T组在给丙泊酚10 min前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观察术前、术中3 min及术毕清醒时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P组术中血压和呼吸频率低于T组,T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清醒时间较短,术后疼痛减轻.结论: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