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阿霉素多次间断腹腔给药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15只、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se nucleotides,AICAR)治疗组1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并设正常组10只,4周后分别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值(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并留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心衰盐水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灌胃组、AICAR注射组4周后LVEF、左室收缩末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pressure,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left ventricular maximum velocity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in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均显著提高,同时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所有的阿霉素腹腔注射大鼠血BNP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衰大鼠二甲双胍灌胃及AICAR注射4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血BNP浓度明显降低(P<0.05)。心室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活化的腺苷激活的磷酸化酶-2(phosphoryl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α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二甲双胍及AICAR治疗组明显高表达(P<0.05),而二甲双胍和AICA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明显抑制心衰大鼠心功能的恶化,这种作用可能和激活腺苷激活的磷酸化酶(AMPK)及后续的eNOS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收治11例曾接受过冠脉支架介入治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再发ACS的(男性9例,女性2例)患者,对该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技术对罪犯血管检查,了解罪犯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DES植入术后再发ACS者不稳定性心绞痛(uA)多见,7例(7/11,63.6%),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例(1/11,9%),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例(3/11,27.2%)。罪犯血管前降支(LAD)多见,8例(8/11,72.7%),右冠脉(RCA)3例(3/11,27.2%)。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诊断为支架内血栓形成(ST),OCT诊断为支架贴壁不良,同时存在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NAP)形成并破裂,NSTEMI患者CAG诊断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OCT诊断为支架内NAP形成并破裂。UA患者CAG诊断为LST,OCT诊断为NAP、支架贴壁不良。7例(63.6%)患者存在吸烟史[7例(100%)未能戒烟],8例(72.7%)患者LDL—C控制不达标。结论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均可导致LST的发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DES植入后再发ACS的另一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3.
<正>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61岁。主诉以"突发胸痛5d,加重1d"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6年、高血压4年、肝癌切除术4年。体检:体温37.8℃,心率58/min,呼吸14/min,血压135/86mm Hg(1mm Hg=0.133kPa),双肺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Swartz鞘管在右侧房室旁路标测和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右侧房室旁路消融失败或消融后复发患者,经Swartz(SRO)长鞘进行心内膜的标测与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效果.结果:消融术中证实,24例为右侧游离壁房室旁路,1例为右后间隔房室旁路.经Swartz鞘管进行标测、消融,术中均成功阻断房室旁路,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1 ±1.1)h,旁路阻断时间(6.2±0.4)s,X线曝光时间(20.0±2.8)min,放电时间(120±25)s,平均放电次数(2.1±0.2)次.随访6个月,均未有复发.结论:采用Swartz鞘管进行右侧房室旁路的标测与消融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并探讨RBP4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例,另选择2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血清RBP4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4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4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retinol - binding protein 4 ( RBP 4 )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patients and evaluate whether plasma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were associated with CHD. Methods Sixty -four patients with CHD were divided into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group ( n = 10), th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group ( n = 42) and the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 n = 12),21 normal subjests without CHD diagnosed by CAG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level of RBP4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The serum level of RBP4 were higher in AMI and UAP group thai in SA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The mean level of RBP4 in SAP group was not differently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 P > 0. 05 ) ;The mean level of in single, double and three vessel les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 05 ),but the serum levels of RBP4 among single, double and thre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 P > 0. 05).Conclusions RBP4 may act as one of vulnerable plaques,we can take active to stabilize vulnerable plaques and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cardiac events,but may not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且左室射血分数40%的缺血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依那普利;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FMD及CIMT。结果: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FMD显著改善,而两组CIM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更显著地改善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肱动脉FMD。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是否能改善高血脂兔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与L精氨酸进行比较。方法日本大耳白雄兔60只等分为4组①正常饲料组(NC组);②1%胆固醇饲料组(CC组);③1%胆固醇饲料并用2.25 g/kg L-精氨酸溶液灌胃组(L-arg组);④1%胆固醇饲料并用20 mg/kg氟伐他汀溶液灌胃组(FT组)。实验共16周。动物喂养10周后先用3 mg戊巴比妥皮下注射麻醉抽取耳中央动脉血,作生化分析,剥离主动脉(自起始部到髂动脉分叉处)起始段4 mm制成动脉环用于主动脉反应性研究,其余部分作斑块面积测定。结果同CC组和L-arg组相比,FT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28%±5%和37%±7%,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10%±4%;CC组和L-arg组上述指标相比无差异,但均明显高于NC组(P均<0.001);CC组动物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损害,相比之下,L-arg组和FT组动物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损害较轻,L-arg组比FT组损害更轻;L-arg组和FT组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少于CC组,但是L-arg组和FT组斑块面积的形成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改善高血脂兔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L精氨酸优于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形成的影响氟伐他汀和L精氨酸功能近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实验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分别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以对比研究它们对梗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方法:4年内资料完整的104例急性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尿激酶和链激酶组.链激酶组:49例,其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62.6岁).溶栓至发病时间平均4.1小时(2~8小时).尿激酶组: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38~75岁(平均60.7岁).溶栓至发病时间平均4.5小时(3~11小时).全部病人收入到CCU,常规含服硝酸甘油和/或硝苯吡啶症状不能缓解,立即随机采用不同的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链激酶组:采用国产重组链激酶-思凯通(上海实业医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60分钟滴完.尿激酶组: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30分钟内滴完.溶栓结束后2小时观察有无再通.结果:链激酶组49例病人,临床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79.6%;冠脉造影32例,血管开通率78.1%.尿激酶组55例病人,临床血管再通34例,再通率61.8%;冠脉造影39例,血管开通率61.5%.两组间临床再通率和冠脉造影血管开通率相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文结果表明,国产重组链激酶150万U/60min静脉溶栓优于尿激酶150万U/30min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和值得推广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9.
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6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以“发作性心悸10余年”为主诉入院,体表心电图示A型预激,V.导联及I、aVL导联QRS均呈R型,8波正向,aVF导联QRS呈QS型,6波负向,提示左后间隔旁道(图1),拟行射频消融术。手术经过: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巾,10g/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Seldinger法分别穿刺锁骨下静脉及左侧股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