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方法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我国民众对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态度、救济模式。结果在被调查者中91.80%的人认为出现ADR后应该救济,而89.33%的人认为有必要建立我国的ADR救济制度;认为可通过购买保险方式进行救济的77.74%,愿意购买该类型的保险的占73.59%;被调查者按年度定期买救济保险20元/年以下占79.28%,按诊疗次数买救济保险,门诊1元/次以下占83.62%。住院10元/次以下占82.55%。结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严重的ADR应得到救济;大部分被调查者愿意购买保险,我国建立以政府救济基金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救济模式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UAP病人28例,正常对照组30侧。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结果UAP组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E-C)、hs—CRP和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UAP患者的抵抗素与hs—CRP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31,P〈0.01)。结论抵抗素可能在UA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UAP识别和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ILD)对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70岁)MH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番茄红素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IL-1β、IL-6、IL-10、TNF-α、CRP、MDA、GPx、SOD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的Alb、SF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IL-1β、IL-6、IL-10、TNF-α,CRP、SOD水平的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差值(P〈0.05),而MDA、GPx、SF、Alb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MHD患者存在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番茄红素可减轻这种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5.
2006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沈阳市城区居民2006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沈阳市2006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资料为依据,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析其年龄别、性别构成情况。[结果]2006年沈阳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0.41/10万,其中男性为292.06/10万,女性为268.88/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除女性特有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外,男性均高于女性(1.07: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80岁组最高。发病前6位为肺癌、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致癌因素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沈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6.
磷酸肌酸治疗重度心力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磷酸肌酸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住院患者53例,随机分为CP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CP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CP,每天2g静脉滴注,疗程为14d。结论重度心力衰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CP可提高疗铲,改善预后,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7.
低钙透析对伴有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高血压普遍存在,而且不易控制。虽然调整透析剂量并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但仍然有较多的患者高血压难以纠正。钙离子在血压调节过程中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对血钙正常但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透析并观察到降低血压的肯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劳倦伤气型运动性失眠辨证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对劳倦伤气型运动性失眠辨证标准进行分析研究.随机抽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专业运动队17个不同专项的856名运动员,其中运动性失眠518例,辨证属劳倦伤气型262例(占50.6%),通过中医理论分析与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症状频次分析、因子分析相结合,提出不寐、四肢乏力和头晕可列入劳倦伤气型运动性失眠辨证标准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99.
隐匿型甲状腺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国人隐匿型甲状腺癌(OTC)的诊治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本院1976-1995年收治的2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中OTC41例进行随访,结果:非隐匿型甲状腺癌中更多甲状腺外浸润,但OTC多灶性更多见,淋巴结转移两差异无显性。37例OTC病人有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0年,只有1例(2.4%)死于OTC肺转移。有4例分别于术后2 ̄6年复发,总复发率10.8%,经统计初次手术类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