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降浊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清洁级大鼠,分离大鼠胸主动脉,贴块法培养VSMC,抗α-acti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无血清培养液培养静止后,以20%胎牛血清(FBS)刺激VSMC增殖。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补肾化痰降浊方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补肾化痰降浊方,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药物对VSMC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20%FBS刺激后,VSMC细胞增殖明显升高,加入不同浓度的补肾化痰降浊方作用24小时后,细胞增殖明显下降,并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补肾化痰降浊方浓度加大,VSMC细胞周期分布发生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合成增殖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结论:补肾化痰降浊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可能是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AS性疾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120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热毒宁的不同稀释浓度(药液用量∶溶媒量)分为>1∶4组(高浓度组)、1∶4~1∶20组(中浓度组)和<1∶20组(低浓度组),观察3组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结论:高、中浓度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相当,但疗程均显著短于低浓度组(P<0.05);高、中浓度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的63.64%(P<0.05);中、低浓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2%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高浓度组的16.22%(P<0.05)。热毒宁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对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有影响,适当稀释(药液用量∶溶媒量为1∶4~1∶20)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也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120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热毒宁的不同稀释浓度(药液用量∶溶媒量)分为>1∶4组(高浓度组)、1∶4~1∶20组(中浓度组)和<1∶20组(低浓度组),观察3组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结论:高、中浓度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相当,但疗程均显著短于低浓度组(P<0.05);高、中浓度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的63.64%(P<0.05);中、低浓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2%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高浓度组的16.22%(P<0.05)。热毒宁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对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有影响,适当稀释(药液用量∶溶媒量为1∶4~1∶20)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也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对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6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薄芝糖肽治疗。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后采血检测外周血CD19~+B、CD20~+B、CD4~+T、CD8~+T、CD4~+/CD8~+、IgA、IgM、IgG表达水平。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儿在发热时热性惊厥发作情况。结果:薄芝糖肽治疗后,治疗组CD19~+B、CD20~+B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T、CD4~+/CD8~+比例明显升高,CD8~+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同时体液免疫指标IgA、IgG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以上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结束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芝糖肽能调节热性惊厥患儿的免疫功能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HF-LPME)测定止咳糖浆中磷酸可待因含量的方法.方法:制作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装置,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合气相色谱方法,测定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结果:可待因及内标在设定色谱条件下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磷酸可待因在1.0~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397X+0.1309,r=0.9891,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3.78%.结论:HF-LPME测定磷酸可待因含量,方法简单、灵敏,可用于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中可待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羊角胶囊对大鼠偏头痛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以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环磷酸鸟苷、环磷酸腺苷为检测指标,观察实验干预后各指标变化。结果: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在复方羊角胶囊高、中剂量组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酸鸟苷、环磷酸腺苷在复方羊角胶囊高剂量组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羊角胶囊对血管性偏头痛有明显治疗作用,环磷酸鸟苷、环磷酸腺苷在血管性偏头痛发作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中医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藤三黄汤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TNF—α水平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藤三黄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饲大鼠4用,诱发胰岛素抵抗,再以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高血糖症,造成T2DM大鼠模型。治疗组使用参藤三黄汤进行治疗,阳性对照组使用马来酸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连续观察8周,通过测定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TNF—α等指标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参藤三黄汤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血清中TC、TG、LDL水平也有显著的降低,且可以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升高,大血管动脉壁亦无明显病例变异。结论:参藤三黄汤可以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大血管病理变异,进而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6例,女72例;年龄45岁~50岁48例,51岁~60岁59例,61岁~70岁21例;左肩53例,右肩74例,双肩1例;有感受风寒史者87例,外伤史者18例,原因不明者23例;病程1周~3个月者85例,4个月~6个月者19例,7个月~1年者15例,1年以上者9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当归30g,川芎30g,桃仁15g,红花15g,枝枝12g,白芍15g,制附于15g,姜黄12g,鸡血藤30g,桑寄生30g,蜈蚣《条,黄茂259,熟地15g。将上述药物制成蜜丸,每丸重9g,每日2次~3次,每次6g~gg,温开水送股,15天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如下功能…  相似文献   
20.
加味乌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小琳 《四川中医》2004,22(2):53-53
采用自拟加味乌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38例,并设奥美拉唑对照组,治疗15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69%,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5.6天;对照组总有效率63.94%,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7.5天。表明加味乌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起效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