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78-1279
目的探讨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根据早期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生命体征、临床总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惊厥平均持续时间、平均发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牛黄清心散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脑神经因子水平、康复进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100β蛋白(S-100β)、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改善脑神经因子水平,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FC),又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首次发作年龄一般为出生后6个月至3周岁间,平均18~22个月[1],部分患儿会导致儿童癫痫的发生[2].我国儿童发病率约为3.9%[3].脑电图(EEG)是FC的常规检查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FC患儿108例,男76例(70.4%),女32例(29.6%),男女比为2.4∶1;年龄3个月~10岁,平均3.6岁,其中3个月8例,4个月~1岁13例,~3岁42例,~6岁24例,~10岁21例;首次发作41例,反复发作67例.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泛昔洛韦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薄芝糖肽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辽宁电力中心医院2014-08—2016-02确诊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和溴吡斯的明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31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3例),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2.5%(13例),实验组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薄芝糖肽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值的变化。方法:对142例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及50例呼吸道感染无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值进行测定。结果:(1)热性惊厥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1.45%,较无惊厥组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12.00%)明显升高(P<0.01)。惊厥大于等于2次组较惊厥1次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热性惊厥≥2次组血清钠平均值较1次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易发生低钠血症,且低钠血症程度与惊厥发生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与脑外伤及转变为癫痫病发作的关系。方法:对5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追问病史及脑电图(EEG)检查。结果:部分患儿有脑外伤病史,EEG检查符合脑外伤改变。结论:热性惊厥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外,可能与脑外伤有关,脑外伤可加重病性及转为癫痫可能。  相似文献   

10.
热性惊厥 (febrileconvulsion ,FC)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遗传及免疫学有关。本文对 31例FC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其活化状态—CD2 5、HLA -DR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 ,旨在探讨FC与T细胞免疫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1 1 1 热性惊厥组 :选择热性惊厥患儿 31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2 8岁。均符合 1983年全国第一届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所制定的FC诊断标准[1] ,计复杂性FC(Com plexfebrileconvul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的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惊厥护理、降温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满意率78.33%。实验组患儿在平均惊厥消失时间、护理1 h后平均体温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肠道感染相关的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儿更好的康复,降低了患儿的痛楚,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缓解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降温的温度。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720例FC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诊断及分型均根据国内标准,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FS)507例,复杂型热性惊厥(CFS)213例,SFS组根据一次热病中降温温度不同分为A组355例,38-38.5℃开始降温,B组152例,〉38.5℃开始降温。CFS组根据一次热病中降温温度不同分为C组148例,37.5-38℃开始降温,D组46例,38-38.5℃开始降温,E组19例,〉38.5℃开始降温,然后记录以上各组降温后再次发生抽搐的例数。结果 SFS中A组和B组不同温度降温再发惊厥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发生的比例低于B组。CFS中C、D、E组不同温度降温再发惊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FS的患儿在体温上升期达到38-38.5℃开始降温,CFS患儿在体温上升期达到37.5-38℃开始降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伴有高血糖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对其高血糖也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对伴高血糖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入院48 h内患儿血糖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针对性护理可及时纠正高血糖,减轻高血糖造成的脑组织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钠、钾、氯、钙、磷)和血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86例为惊厥组,另选取发热婴儿85例为发热组,再选取正常婴儿83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钠、钾、氯、钙及血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惊厥组血清钾、钙浓度与发热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血清钠浓度明显低于发热组和对照组,血清磷及血糖则明显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钠、磷、糖均无显著差异,3组间的血清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存在血清钠、钙下降和血清磷、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因此,在治疗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时监测其电解质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联合滴注薄芝糖肽注射液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 (Febrileconvulsion ,FC)患儿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82例FC患儿分为两组 :①FC复发的高危因素组 :6 1例 ;②无高危因素组 :2 1例。两组患儿均在惊厥发作 12h内抽取静脉血 2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对两组的ET水平进行比较。≤ 3岁的 6 4例FC患儿发作 1个月后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CDCC) ,并和ET作相关分析。结果 :FC复发的高危因素组的ET水平与无高危因素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3岁患儿的ET水平和智能发育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 (r =- 0 .937,P<0 .0 5 )。结论 :ET对FC的复发预测可能并无帮助 ,但可作为FC患儿继发脑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方法 从2004—02—2005—08期间,前瞻性研究了急诊病例中年龄在6个月。5岁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其中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130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急诊室就诊的发热无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静脉输液前抽取静脉血送血钠生化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钠平均值比对照组低,统计显示:t=12.97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也有明显的低血钠现象,临床急诊处理时要避免快速大量的单纯葡萄糖液输入,防止医源性因素诱导惊厥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科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2%~5%的5岁以内儿童发生过Fs,其中30%~40%会反复发作。FS分为单纯性FS和复杂性FS,由于FS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尤其复杂性FS可能造成脑损害,易导致癫痫发生,因此如何及时控制高热患儿体温,避免FS发作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从护理角度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的脑电图(EEG),了解FG5对脑的损害及癫痫的发生率.方法:检测350例首次FC患儿的EEG,追踪随访6年,观察预后与复发情况.结果:首次EEG显示,正常275例(78.57%),轻度异常59例(16.86%),中度异常16例(4.57%).有癫痫家族史21例(6%).有FC家族史7例(2%).随访结束时EEG正常219例(62.57%),轻度异常71例(20.29%),中度异常60例(17.14%).98例(28%)只有首次FC,252例(72%)复发.18例(5.14%)并发了多动综合征.52例(14.86%)有轻度智力减退.结论:初次发作FC的患儿78.57%的EEG为正常,小于3岁和有癫痫家族史及FC家族史的患儿容易复发.反复发作惊厥可导致脑损伤或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