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解决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胆道梗阻和肠道梗阻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对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梗阻,于内镜下放置肠道支架治疗肠道梗阻.结果 共诊治11例患者,放置胆道支架1个月后肝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7.1±10.5)、(12.8±5.3)μmol/L,均较术前的(200.2±115.2)、(139.7±72.7)μmol/L显著下降(P值均<0.05).肠道支架放置后,患者可进食半流质甚至普食.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5~18个月,缓和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放置双支架后2周,对1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Karnofsky评分平均为(72.7±9.0)分.结论 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和肠道支架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地提高此类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正>1987年起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开始在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上达成共识,并于1992年共同推出第4版肿瘤TNM分期手册,原则上根据肿  相似文献   
73.
正胰腺的主要吻合方式包括胰肠吻合与胰胃吻合两种。自1935年Whipple首先使用胰肠吻合完成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经历了长期的演变,目前已经愈加成熟,但其术后胰瘘发生率仍维持在5.0%~25.0%[1]。而较其稍后出现的胰胃吻合一直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胰胃吻合理论上可减少胰瘘发生的优势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使得该技术逐渐得到外科医师的认可。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文献,对胰胃吻合方  相似文献   
74.
正胆囊癌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生物学行为非常恶劣,极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加之进展缓慢、症状隐匿,大部分胆囊癌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进展期,伴有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远端胆管浸润、胰头部浸润等,目前以吉西他滨、顺铂、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放疗以及新出现的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厄洛替尼、贝伐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等,对胆囊癌的治疗效果都不佳,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药物可提高晚期胆囊癌的存活  相似文献   
75.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占多数。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头部的病例并非罕见,对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6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侵犯胰头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在分子水平研究从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mGED)到胃癌演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与胃癌各12例胃镜标本的差异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t检验和SAM检验筛选差异基因34个,有24个基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各类癌症相关,其中6个基因在以往的胃癌研究中被证实与之相关,有10个基因尚未涉及癌症的研究; 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外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细胞结构形成、调节细胞活性、细胞粘附、细胞生长发展和凋亡。RT-PCR验证MMP12、CARD14和CHI3L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出胃癌演化形成过程中的34个显著表达异常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望找到准确预测胃癌发生的基因、蛋白或非编码RNA,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可能找到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手术的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255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50例患者中,255例转为开腹术(10.00%)。其中,高龄、男性、体重超重、有急性胆囊炎史、有上腹部手术史、糖化血红蛋白高,以及低年资医师主刀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慢性肝病不是危险因素。结论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避免中转开腹的重要因素。此外,术前仔细分析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并以此规划手术细节,有助于降低中转开腹的几率。  相似文献   
79.
肝尾状叶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肝尾状叶切除仍然被许多肝胆外科医生视为禁区。诚然,在缺乏经验和条件之时,不可贸然进行肝尾叶切除,然而尾叶切除却并不神秘。在熟悉其解剖关系、掌握适当的手术器械与技巧和一定的肝手术经验之后,就能够安全地开展尾叶切除。肝尾状叶前面为第一肝门所遮盖,后面则为下腔静脉,其上端紧邻三支肝静脉。可以说,肝尾叶是被第一、第二、第三肝门所包围,因此尾叶的切除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文献报告累计仅百余例。1994年至今,我们已经施行了52例,其中12例为单独完整的尾叶切除,均获成功。局部解剖肝尾状叶即肝段解剖的I段,具有独立的管道系…  相似文献   
80.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 ,常规胆囊切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对合并有严重附带疾病的患者 ,胆囊切除仍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从 1991~ 1999年 ,我们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治疗 4 8例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PTCD套管针 1套 ,引流管 1根 ,尖端改制成钩状 ,使用前将引流管套在PTCD套管针上。B超复查定位 ,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一般以第 7、8、9肋间和腋前线交叉处为穿刺点。消毒局麻后 ,尖刀在穿刺点戳一小口 ,套管针穿刺 ,抽出胆汁后 ,将引流管送入胆囊 ,拔出PTCD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