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494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35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引流管夹闭4h和不夹闭对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TKA患者60例均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B组术后不夹闭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24‐h引流量较B组少[(512.4±253.5)mlvs.(873.4±301.5)ml](P<0.05);A组术后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比例低于B组(46.7%vs.90.0%)(P<0.05)。在未输血的患者中,A组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值低于B组[(15.5±7.2)g/Lvs.(21.8±10.3)g/L](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红肿、发热及康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夹闭引流管4h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及功能恢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2.
血液透析抢救恶性疟疾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孙蔚明张锦春刘素廉孙秀荣张玉清患者男,49岁,吉林人。因发热8天伴少尿、无尿10天,于1997年1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1月由吉林赴坦桑尼亚参加铁路修筑工作。1997年1月5日出现寒战、发热、大汗、头...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利用高温高压降解法制备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探究口服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参硫酸多糖高温高压降解前后分子量、硫酸根含量的变化,并利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以及大鼠血清中单糖的变化。结果 口服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后,大鼠血清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吸收速度和最大浓度明显高于中分子量岩藻聚糖组,血清中甘露糖、氨基葡萄糖的含量也显著上升,血清中氨基半乳糖的含量略有上升。而口服中、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都能够降低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结论 分子量低于10 kDa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具有很好的体内的吸收率,适合于开发口服岩藻聚糖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早期介入丹佛康复训练模式(ESDM)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以确诊孤独症为研究起点,以治疗6个月为研究终点,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孤独症患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颅磁丹佛组(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治疗),每组46例。对比分析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韦氏儿童认知功能(WISC)评分、儿童孤独症症状(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ABC)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WISC和ABC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颅磁丹佛组升幅更大(P?<0.05);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CA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颅磁丹佛组降幅更大(P?<0.05);颅磁丹佛组治疗有效率(84.78%)优于常规康复组(65.22%)(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能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症状,在小儿孤独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56.
目的:系统评价硝酸钾牙膏抗牙本质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1966~2010年间评价硝酸钾抗敏感牙膏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敏感结果的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265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篇(共501例)。5%硝酸钾组4周冷空气刺激VAS指标优于对照组(WMD:-0.98,95%CI:-1.17~-0.80);4、8周吹气敏感指标优于对照组(SMD:-1.23,95%CI:-1.82~-0.64;SMD:-1.07,95%CI:-1.36~-0.79);4、8周探诊敏感指标优于对照组(WMD:7.49,95%CI:5.90~9.07;WMD:10.06,95%CI:8.23~-11.88)。结论:已有的证据支持硝酸钾牙膏的抗敏感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87例,其中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45例。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 min ST段完全回落率、肌酸激酶工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峰值、PCI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18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0%vs 51.1%,76.2%vs 46.7%,均P<0.01),替罗非班组ST段完全回落率大于对照组(76.2%vs 48.9%,P<0.01),CK-MB及cTn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177.1±36.2)U/L vs(221.6±44.6)U/L,(4.90±1.85)ng/L vs(6.55±2.04)ng/L,均P<0.01)〕,PCI术后7 d LVEF高于对照组(49.3%±6.3%vs 44.9%±5.2%,P<0.01);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60.0%,P>0.05);PCI术后180 d内MACE少于对照组(40.5%vs 71.7%,P<0.01);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均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8%和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不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是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膝部骨折,骨折类型多样,固定方法较多,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笔者采用组合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8岁。骨折类型:横形11例,粉碎性8例;闭合性骨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提出针对性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CABG患者共302例作为模型组,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常规皮肤准备、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和连续使用同一手术室),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211例CABG患者作为验证组,接受感染管理策略。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组与验证组感染发生的效能。结果:模型组共诊断11例患者发生感染(3.64%,11/302),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者年龄高于未感染者,且感染者基础疾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和肥胖者比例增高,ASA评分升高,常规皮肤准备方法、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连续使用同一手术室比例均较未感染者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58、95%CI:1.12~2.53、P=0.011)、基础疾病史(OR=2.63、95%CI:2.12~3.06、P=0.001)、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OR=2.01、95%CI:1.55~2.69、P=0.002)、手术时间>4 h(OR=3.11、95%CI:2.68~3.59、P=0.001)和手术室探视(OR=1.24、95%CI:1.01~1.85、P=0.024)均为CABG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根据主要危险因素(高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的权重(β值)进行定量赋值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组共诊断感染者2例(0.95%,2/211),显著低于模型组(Fisher’s确切概率法,取单侧P=0.047)。ROC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组和验证组发生感染的准确性分别为0.895和0.864;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拟合度良好。结论:CABG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个临床因素有关,如高龄、基础疾病史、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和手术室探视,医护人员应充分认知并采取严格的感染管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脊柱前外侧韧带钙化或骨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可累及全脊柱乃至全身骨骼,有研究[1]显示,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较女性更为多见。DISH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并不少见,但外伤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的报道不多,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DISH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