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金钠多 (Gin)、灯盏花素 (Bre)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组和Bre组。其中Gin又分大剂量和中剂量组 ,Bre分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组。于生后 47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给药 4d和 10d ,并于生后 50d腹腔注射MNU 60mg/kg。在MNU处理 2 4h和 7d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 ,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 MNU处理 7d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为 3 6μm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44、3 7、58、43和 3 9μm。MNU处理 2 4h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为 (3 8 0± 3 6) %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2 6 3± 2 7) %、(3 7 4± 2 9) %、(19 4± 1 9) %、(2 8 0± 3 0 ) %和 (3 6 9± 2 1) %。结论 Gin和Bre对MNU引起的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呈剂量依赖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但二者对中心视网膜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 (NGF)后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4只 8眼 ,任选一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注射NGF ,测正常玻璃体内的NGF质量浓度 ;其余各组SD大鼠均玻璃体内注射NGF 2 0 μg ,分别于注药后 5、15、3 0min ,1、2、4、8、12和 2 4h各处死一组大鼠 ,取出玻璃体样本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出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结果 正常大鼠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为 3 69μg/L±3 75 μg/L。玻璃体内注射NGF后 ,在玻璃体内的消除半衰期 (t1/ 2 )为 0 93h( 5 5 8min) ,药 -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 11 49μg/(L·h) 。结论 NGF在玻璃体内消除半衰期极短  相似文献   
23.
盐酸川芎嗪全身用药在兔眼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房水中的质量浓度变化 ,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研究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4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白兔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 80mg/kg ,在用药前( 0h)和用药后 0 2 5、0 5 0、0 75、1、1 5、2、3、5、8、12h取房水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 ,其质量浓度在正常新西兰白兔眼房水中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 ,理论值达峰时间 (tmax)为 0 2 8h ,达峰质量浓度 (Cmax)为 13 73 μg/mL,半衰期t1 /2α为 0 42h、t1 /2 β为 3 97h ,清除率 (CL)为 1 3 4L/h。实测值 15min为 ( 11 91± 1 41) μg/mL,3 0min达高峰 ,其达峰质量浓度为 ( 18 71± 1 13 ) μg/mL ,随后逐渐下降 ,5h降至0 0 6μg/mL,8~ 12h房水几乎测不到。结论 本方法灵敏、特异、准确 ,可用于房水中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的测定 ;腹腔注射川芎嗪能透过血 -房水屏障进入房水 ,这一结果为川芎嗪全身用药治疗眼前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眼内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测定及对视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引起视功能损伤的眼科常见病之一,随着基础研究和手术技巧的日臻完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已明显提高,但术后视功能恢复尚不理想,脱离后视细胞凋亡、外节变性及不完全再生和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所介导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可产生兴奋性毒素作用,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致神经元死亡学说备受学者的关注。视网膜属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脱离后是否也伴有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并对视网膜各层组织尤其是对视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了影响。目前尚未定论。本研究采用HPLC反向柱前衍生技术,利用Pico-Tag法对氨基酸分析快速和灵敏高等特点,首次将该方法用于对人眼内组织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并检测了不同时期玻璃体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兴奋性氨基酸与视网膜脱离后组织损伤的关系,并进行药物干预兴奋性氨基酸以保护视细胞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在视网膜脱离后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药物保护方面有所突破,为临床手术联合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的应用,促进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25.
葛根素和灯盏花素对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葛根素和灯盏花素对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 trosourea ,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和灯盏花素组。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的总视网膜厚度 ,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 MNU处理后 7天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是 3 6μm ,而葛根素组和灯盏花素组的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分别是 46μm、 3 5 μm、 5 8μm、 43 μm和3 9μm。MNU处理 2 4小时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是 3 8 0± 3 6( % ) ,葛根素组和灯盏花素组的凋亡指数分别是 2 5 4± 3 0 ( % )、 3 9 0± 2 5 ( % )、 19 4± 1 9( % )、2 8 0± 3 0 ( % )和 3 6 9± 2 1( % )。结论 葛根素和灯盏花素对MNU引起的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呈剂量依赖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但二者对中心视网膜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慢性季节性加重的双侧外眼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春季角结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嗜酸性细胞在结膜的聚集占重要地位,有多种分子控制着选择性募集嗜酸性细胞到炎症部位的过程。趋化性细胞因子,一个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肽家族,被认为在炎症中白细胞的游走和跨内皮通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着重介绍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春季角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葛根素腹腔注射在兔视网膜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新国  胡世兴  张清炯  杨锦南  林少春  陈慷 《中草药》2004,35(12):1382-1384
目的 测定 ip葛根素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 ip葛根素 80 m g/ 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前 (0 h)和用药后 0 .5、1、2、3、4、6、8、12、16、2 4 h取视网膜组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ip葛根素后在兔视网膜组织中药动学符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理论值为 :Cmax=1.0 8μg/ mg,tmax=1.5 2 h,t1 / 2α=1.0 2 h,t1 / 2β=7.37h,CL =2 .6 7g/ h,AUC=6 .89μg/ (h· m g)。实测值为 :30 min时视网膜中葛根素的量为 (0 .0 6± 0 .0 2 ) μg/ mg,在 2 h达到高峰 Cmax为 (0 .2 1± 0 .0 5 ) μg/ mg,随后逐渐下降 ,8h降至较低为 (0 .0 2± 0 .0 0 )μg/ mg。结论 本方法特异、准确、灵敏 ,可用于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测定 ,葛根素通过 ip给药能透过血 -视网膜屏障 ,进入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槲皮素干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 清洁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动物组,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导升明组,槲皮素组.治疗20周.观察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变化,视网膜血管铺片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E)和周细胞数(P),并计算E/P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ELISA法检测玻璃体内MCP-1浓度.结果 20周时,与糖尿病阴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周细胞数明显增多,E/P值明显降低.与导升明阳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周细胞数和E/P值无明显差异.20周时,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未见MCP-1阳性细胞表达糖尿病组走形迂曲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上有大量MCP-1阳性细胞表达,而槲皮素和导升明组视煳膜血管铺片MCP-1表达情况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别.20周时,正常大鼠玻璃体内存在少量MCP-1,糖尿病组、导升明组和槲皮素组大鼠玻璃体内含有大量MCP-1,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槲皮素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不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MCP-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每组 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 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结果 8周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视网膜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 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 8周时DM大鼠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均可见MCP 1阳性着染细胞。 结论 MCP 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