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 分析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Excel 2003、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013年蕉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和减寿年数分析当地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模式。结果 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率为633.21/10万,标化率为38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8.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12;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前10位死因占96.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7.64%;城乡居民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不同;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形,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不同;减寿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围生期病和脑血管病,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3.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我国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及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抽样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市为单位抽样,首先计算各城市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使用Meta分析对城市患病率进行加权,获得各区域以及全国的患病率及其95%CI,并进一步描述其空间(区域)、时间(年份)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分布特征。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28 419 264人,其中骨关节伤病患者705 793人。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为141.5(95%CI:90.4~203.7)/万人,其中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膝关节疾病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01.6(95%CI:63.5~148.4)/万人,22.5(95%CI:15.1~31.4)/万人和10.9(95%CI:6.4~16.4)/万人;就空间分布而言,骨关节伤病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华北地区最高,达310(95%CI:12.6~989.7)/万人、西南地区最低,为59.0(95%CI:37.5~85.2)/万人;就时间分布而言, 2013—2017年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从2013年的111.1(95%CI:56.0~182.5)/万人上升至2017年的175.5(95%CI:116.8~245.5)/万人;就人群分布而言,女性人群的患病率为149.1(95%CI:94.2~215.9)/万人,高于男性133.6(95%CI:86.2~190.9)/万人,膝关节疾病、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整体在较大的年龄组中患病率较高,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在40~59岁达到峰值[20.6(95%CI:12.5~30.5)/万人]。结论 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在华北地区最高,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具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在0~17岁人群中最低,而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最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CTP-Ub-HBcAg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和鉴定其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Ub-HBcAg中的Ub-HBcAg融合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上游引物带有CTP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MAL-c2x中,菌落PCR阳性克隆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进一步通过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PCR扩增得到820 bp大小的条带,为CTP-Ub-HBcAg融合序列。该序列被克隆至表达质粒pMAL-c2x中,阳性克隆菌落测序正确,并在DE3中获得诱导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70 KD的CTP-Ub-HBcA融合蛋白。结论构建CTP-Ub-HBcAg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描述龟分枝杆菌蛋白质分泌活动,为其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捕获并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FTOF-MS)技术,检测11株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ATCC19977参考株培养7d的Middlebrook 7H9培养滤液蛋白和Middlebrook 7 H9培养液蛋白,描述性分析龟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质组.结果 相对Middlebrook 7H9培养液,在11株龟分枝杆菌7d的Middlebrook 7 H9培养滤液检测到49~101种差异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3953,丰度水平为84~7238相对强度(用质谱峰面积计算).其中32种差异蛋白在11株中均有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3953,丰度水平为98~7231相对强度.结论 龟分枝杆菌在体外生长过程中可分泌多种小分子蛋白质,其特性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Background Increased serum level of lipoprotein(a)(Lp(a)) i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Whether increased Lp(a) level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is unclear. Methods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nd received coronary angiography to assess the number of stenosed coronary artery. The subjects with CAD were divided into non-significant( 50% stenosis), single and multivessel stenosis(≥ 50 % stenosis) groups. Parameters of interest at baseline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p(a) level and CAD severity. Results Totally 745 populations were enrolled and diagnosed as CAD(n = 605) or without CAD(n = 140) on the basis of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subjects without CAD, serum levels of Lp(a) and CRP, and the percentages of subjects with smoking or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bjects with CAD. In contrast,serum levels of HDL-C and Apo-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ubjects with CAD as compared to subjects without CAD. In comparison of subjects with non-significant stenosis(serum Lp(a) level, 170.0 ± 19.7 mg /d L), serum Lp(a)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bjects with single(245.5 ± 22.3 mg / d L) or multiple vessel stenoses(265.8 ± 14.0 mg / d L). With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after adjusted for age, gender,smoking, family history and hypertension, there was still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Lp(a)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fter additional adjustment for diabetes, Hb A1 c, total cholesterol,LDL-C, Apo-A, uric acid and CRP, Lp(a) remained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AD severity. Conclusion Serum Lp(a)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hich may add the value on cardiovascular risk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88.
目的考察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种群及其孳生地,比较生态环境改变前后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 2009-2019年,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对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建瓯市小桥镇涤上村、东峰镇桂林村、城关镇七里街村和建阳区崇雒乡上洋村、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岭腰乡前溪村以及三明市的三元区居阳村等11处调查点进行现场采集螺、蟹,并考察其生态环境,设框(33 mm2)检测螺分布密度,计算螺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和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囊蚴采用人工感染健康犬(2只)和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序列、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基因进行鉴定。考察原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复查螺、蟹的感染率、感染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处调查点查见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等3种螺。山涧水源小沟或渗水湿地等微型生态环境为螺的适宜孳生地,螺多栖息于沟内水线上下5 mm的潮湿环境,主要附着于沟内潮湿的陈旧落叶、枯枝,其次为石块上,泥砂中较少。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56/框、179~291/框和12~266/框;各调查点均有螺查出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22%(4/1 851)、0.38%(36/9 420)、1.10%(102/9 247)。11处调查点查见福建华溪蟹、福建博特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等4种溪蟹。溪蟹多栖息于水流缓慢的山涧,白天潜伏于石块下,夜间四出觅食。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99%~96.77%,平均感染率为80.21%(231/288),平均感染度为19.8个囊蚴/蟹。PCR结果显示,囊蚴样品扩增出的ITS2序列约500 bp,与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相似性为99%;CO1基因序列约450 bp,与GenBank中宫崎并殖吸虫相似性为100%。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2只感染犬解剖后分别获得6和8条成虫,经鉴定均为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环境改变有山洪暴发、垦植、干旱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孳生地环境改变后对11处19次复查中,有10次未采集到螺,有5次未采集到蟹。5个调查点孳生地环境变化为山洪暴发所致,灾后进行7次调查均未查见螺,其中3处未查见溪蟹。11处调查点孳生地环境改变后,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6.11%(91/252),平均感染度为4.9个囊蚴/蟹。孳生地环境改变前后的感染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北部建瓯等地为斯氏并殖吸虫高度感染的自然疫源地。孳生地生态环境改变后螺、蟹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囊蚴感染率下降明显,其中山洪暴发和垦植等是影响螺、蟹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制备碘缺乏小鼠模型,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β剪接变体(TSHβ-Ⅴ)是否受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探讨免疫系统来源的TSHβ-Ⅴ在维持甲状腺自稳态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离乳BALB/c小鼠20只,雌雄各半.小鼠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饮去离子水,普通饲料喂养;低碘组:饮去离子水,低碘饲料(含碘量20 - 40μg /kg)喂养,每日碘摄入量约为0.25μg/d.3个月后处死小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检测小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小鼠骨髓、外周血、甲状腺、垂体TSHβ-Ⅴ的表达.结果 低碘组小鼠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0.47±0.70)nmol/L、(2.41±0.28)pmol/L、(0.76±0.08 )nmol/L、(4.01±0.40) 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5.2±3.68)nmol/L、(32.72±1.02) pmol/L、(1.10±0.06)nmol/L、(5.40±0.38 )pmol/L,t=43.81、86.04、9.81、7.51,P均<0.01];低碘组小鼠TSH[(35.67±17.3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0.24±0.10)mU/L,t =-6.11、,P<0.001];低碘组小鼠骨髓、外周血TSHβ-Ⅴ mRNA表达水平[(9.62±0.60)、(9.25±0.8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69±0.36、7.11±0.41,t=6.77、5.64,P均<0.001);低碘组小鼠甲状腺TSHβ-Ⅴ mRNA表达(9.32±0.91)与对照组(9.12±0.6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在骨髓、外周血、甲状腺未检出天然型TSHβ;垂体中TSHβ-Ⅴ mRNA和天然型TSHβ表达水平(1.99±0.61、- 7.17±1.78)均高于对照组(5.75±0.98、-1.43±0.51,t=-8.02、- 7.60,P均<0.01].结论 低碘饮食引发小鼠甲状腺功能低下,抑制骨髓和外周血TSHβ-Ⅴ mRNA的表达,提示免疫系统来源的TSHβ-Ⅴ可能具有比天然型TSHβ更重要的免疫-甲状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并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8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7例。另选40例非ACS患者作为非ACS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非ACS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0.85±0.49)mg/L比(10.01±1.73)mg/L比(52.73±2.39)mg/L,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MVL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VL组[(69.11±1.98)mg/L比(10.12±2.01)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r=0.210,P=0.042),与纤维蛋白原(r=0.516,P〈0.0001)、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00~0.159,P〈0.001~〈0.0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