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2017年漳州沿海一起赤潮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毒事件为研究起点,研究贝类海产品中的PSP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减情况。方法 在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海域采集牡蛎和贻贝进行PSP检测。结果 2017年6月8日相关海域海产品最大毒素总毒力为21 056.7 μg/kg,2017年6月26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86%以上,2017年7月20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97%以上,2018年12月所有海产品中PSP均未检出。结论 本次赤潮发生后,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两个海域贝类海产品约需45天净化周期方可食用,相关海域约需18个月净化至贝类毒素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种群及其孳生地,比较生态环境改变前后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 2009-2019年,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对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建瓯市小桥镇涤上村、东峰镇桂林村、城关镇七里街村和建阳区崇雒乡上洋村、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岭腰乡前溪村以及三明市的三元区居阳村等11处调查点进行现场采集螺、蟹,并考察其生态环境,设框(33 mm2)检测螺分布密度,计算螺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和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囊蚴采用人工感染健康犬(2只)和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序列、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基因进行鉴定。考察原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复查螺、蟹的感染率、感染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处调查点查见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等3种螺。山涧水源小沟或渗水湿地等微型生态环境为螺的适宜孳生地,螺多栖息于沟内水线上下5 mm的潮湿环境,主要附着于沟内潮湿的陈旧落叶、枯枝,其次为石块上,泥砂中较少。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56/框、179~291/框和12~266/框;各调查点均有螺查出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22%(4/1 851)、0.38%(36/9 420)、1.10%(102/9 247)。11处调查点查见福建华溪蟹、福建博特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等4种溪蟹。溪蟹多栖息于水流缓慢的山涧,白天潜伏于石块下,夜间四出觅食。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99%~96.77%,平均感染率为80.21%(231/288),平均感染度为19.8个囊蚴/蟹。PCR结果显示,囊蚴样品扩增出的ITS2序列约500 bp,与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相似性为99%;CO1基因序列约450 bp,与GenBank中宫崎并殖吸虫相似性为100%。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2只感染犬解剖后分别获得6和8条成虫,经鉴定均为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环境改变有山洪暴发、垦植、干旱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孳生地环境改变后对11处19次复查中,有10次未采集到螺,有5次未采集到蟹。5个调查点孳生地环境变化为山洪暴发所致,灾后进行7次调查均未查见螺,其中3处未查见溪蟹。11处调查点孳生地环境改变后,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6.11%(91/252),平均感染度为4.9个囊蚴/蟹。孳生地环境改变前后的感染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北部建瓯等地为斯氏并殖吸虫高度感染的自然疫源地。孳生地生态环境改变后螺、蟹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囊蚴感染率下降明显,其中山洪暴发和垦植等是影响螺、蟹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漳州市1996-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揭示其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我市1996-2005年的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年发病率从1996年的0.32/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02/10万,年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下,达到控制标准,疫情呈点状分布,发病高峰为8~10月份,病例以流动人群为主;[结论]漳州市疟疾疫情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流动人群管理、传染源的主动搜索和传疟媒介调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漳州市区某水厂实施技改工程前后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评估技改工程效益。方法于2006—2015年对技改前后水源的卫生防护进行调查,按照国家标准对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对技改前后的水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技改后水质总合格率(88.9%)明显高于技改前(28.6%);技改后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高于技改前;技改后各类水质超标项目合格率高于技改前。结论通过实施技改工程来改善水源水的卫生质量,是提高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和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漳州市三星级以上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及污染情况,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却塔冷却水和冷凝水中的嗜肺军团菌进行检测。结果风管内表面积尘量0.11~90.51g/m2,合格率84.0%;细菌总数〈1~2.4×103CFU/cm2,合格率80.0%;真菌总数〈1~1.3×104 CFU/cm2,合格率62.0%;空调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均未检出嗜肺军团菌。结论漳州市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应定期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新认定漳州及相关地区原有调查点华溪蟹种类,为并殖吸虫流行病学基础调查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漳州与相邻地区的过去调查点留存的华溪蟹标本,对原有调查点采集华溪蟹,记录标本的采集时间与地点,并用"GPS"仪标记地理位置。比较观察福建华溪蟹与平和华溪蟹、将乐华溪蟹、漳州华溪蟹的雄性第一腹肢,同时拍照与列表,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结果漳州与相邻地区原有调查点未见福建华溪蟹分布。云霄县下河与平和县国强的蟹种相同,为漳州华溪蟹;华安县高安与龙岩市龙门、漳平市山羊隔的蟹种相同,为将乐华溪蟹;平和县黄土岭与南靖县和溪、永定县湖坑蟹种相同,为平和华溪蟹。结论对华溪蟹基础资料作了修订与补充,认定漳州与相邻地区原有调查点有平和华溪蟹、将乐华溪蟹和漳州华溪蟹种类3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漳州古雷半岛鼠类密度及其体表昆虫分布情况,为口岸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病媒生物防治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捕获活鼠检集鼠体蚤类、螨类、蜱类等医学昆虫,全年监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密度较高,平均捕获率达12.26%,全年活动,季节高峰出现在5月和9月,种群构成中以臭鼩鼱为优势种,鼠体表昆虫蚤类仅发现及印鼠客蚤,螨类有4个种群,蜱类未检出。结论调查摸清了漳州古雷半岛鼠类及体表昆虫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资料,为病媒生物和虫媒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漳州市区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动态趋势及现况.方法:采用孟都氏法,在学生中开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测试.结果:2006年漳州市区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阳性率为16.73%,强阳性率为4.31%.初中一年级与小学一年级相比,阳性率从12.71%上升至18.13%,强阳性率为2.61%上升至4.87%,均有显著升高(P<0.01),阳性率无性别差异.2000~2006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从2000年的30.15%下降至2006年的17.25%(χ2=97.29,P<0.01);强阳性率从8.90%下降至4.87%(χ2=26.24,P<0.01).结论:2000~2006年,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和加强,漳州市区中小学生结核感染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目前感染率仍较高,应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漳州市区蜚蠊的繁殖与活动规律,指导蜚蠊防治工作。方法采用粘蟑屋诱捕蜚蠊,每月监测1次。结果本次调查捕获蜚蠊2科2属5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蜚蠊全年活动,平均侵害率为11.51%,平均密度指数为1.74只/张,高峰期在3~5月份,不同场所中密度及侵害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居民区。结论漳州市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较高,应根据其活动规律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漳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探讨监管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漳州市2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及市区7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6-2009年24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4.2%.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最高(99.5%),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